近日,我国载人航天领域迎来一场特殊的挑战与应对。神舟二十号乘组原计划于11月5日返回地面,然而在返程前夕,飞船疑似遭受微碎片撞击,这一突发状况给任务带来了致命隐患,导致返回计划不得不推迟。
经过详细检测,工作人员发现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舷窗玻璃出现了细微裂纹,无法确保航天员乘组的绝对安全。无奈之下,我国做出安排,让神舟二十号乘组乘坐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而神舟二十号飞船则留在空间站继续开展相关试验。
这一安排随即引发了新的问题:神舟二十一号乘组的飞船被开走后,他们该如何返回地球?实际上,这无需担忧,我国航天任务一直秉持“发一备一”的策略,也就是“滚动待命”。这意味着每次载人航天任务执行时,都会有一个完全相同的备份航天器在地面随时待命,如同预备役部队,一声令下即可投入使用。所以,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将乘坐神舟二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
接下来,神舟二十二号载人飞船如何前往太空又成了焦点。其搭乘的“班车”自然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专用的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遥二十二运载火箭,这早已准备就绪。但飞船升空后,谁来操控呢?若安排相应乘组前往空间站,空间站虽理论上可容纳6名航天员,但这种“人满为患”的状态并非常态,而是任务交接时的过渡阶段。在神舟二十三号任务前,理论上不适合再有新航天员入驻空间站。
其实,我国早已掌握自主交会对接技术,无需航天员操作,航天器就能自行对接到空间站。早在2011年,我国发射神舟八号任务时,就进行了无人对接验证,这也是自杨利伟升空以来我国唯一一次无人的神舟飞船任务。这充分证明,我国具备让载人飞船在无航天员情况下顺利对接空间站的能力。
在平时,火箭上部分如电池、火工装置等特殊零部件,因不适合长期待命,会被存放在库房。一旦需要开展太空救援,航天工作者可随时取出安装使用。据4年前的报道,我国备用载人飞船最快仅需8.5天就能发射升空执行救援任务。如今4年过去,救援速度可能更快。不过,目前情况并不紧急,无需如此仓促行动。
虽然神舟二十二号载人飞船无需搭载航天员上天,但也不能空载。航天任务中的上行物资能力十分宝贵,浪费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有媒体报道,神舟载人飞船单艘发射成本高达8.5亿元人民币,这还只是模糊估算,相关运营、发射、地面保障等费用是否包含尚未明确。若需额外计算,成本将更加高昂,因此绝不能让飞船空船上行。
这种情况并非我国独有,美国也曾面临类似困境。去年,美国宇航员原本仅8天的太空任务,最终竟拖延了9个月才返回地面。原因之一便是他们没有“发一备一”的应急预案,出现问题后只能临时想办法。当时他们虽有多个解决方案,如求助马斯克的Space X公司,但因不想浪费运力,导致救援任务一再推迟。
为避免资源浪费,我国决定让神舟二十二号飞船满载货物上行。这些货物包括航天员的食品以及空间站的设施设备等。实际上,我国一直在对神舟载人飞船进行优化。此前报道显示,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研制过程中进行了优化,其上行载荷装载空间比神舟十九号提升了20%。关于神舟二十二号飞船的载货能力,目前虽无相关报道,但至少不会低于神舟二十号。
准备这些物资并非易事,除了采购,还需进行质量检查、打包整理等工作。神舟二十二号飞船还要进行船箭产品测试等工作。待所有工作完成后,我国将选择合适的发射窗口期,将神舟二十二号飞船送往空间站。神舟二十一号乘组预计将在太空逗留半年,因此飞船发射并不急切,我国会确保任务万无一失后再安排发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