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创始人兼CEO雷军近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连续发声,重点阐释了小米汽车在安全设计领域的核心理念。针对部分网友对产品定位的争议,雷军明确表示:"安全是智能电动汽车的基石,任何设计创新都必须建立在可靠的安全保障之上。"

面对网络流传的"外观优于安全"等断章取义的言论,雷军通过多条动态进行澄清。他引用去年4月的采访内容解释称:"当时强调产品需要具备视觉吸引力,这与安全设计并不冲突。正如轮毂设计需要兼顾美学与结构强度,智能汽车必须实现多重价值的平衡。"数据显示,小米SU7在研发过程中同步推进了被动安全、主动安全、电池防护及数据隐私四大安全体系的建设。
在技术层面,小米汽车展现了突破性的安全创新。其采用的铠甲笼式钢铝混合车身结构,通过90.1%的高强度材料应用,将整车扭转刚度提升至51,000N·m/deg。电池系统方面,自主研发的电池包通过14层物理防护、双大面主动冷却等17项核心技术,配合行业首创的电芯倒置设计,实现了热失控时火焰远离乘员舱的关键突破。该电池包不仅通过IP6K9K密封认证,更完成超千项安全测试,测试项目数量达到国标要求的20倍。

此前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雷军曾提出行业共建倡议。他呼吁全产业链以安全为前提,将研发重心转向底层技术创新,同时强调要共同抵制网络谣言与不正当竞争。这种开放合作的态度,与小米汽车在安全领域"不计成本"的投入形成呼应——从采用最严苛的三大国际安全标准,到自建电池工厂把控核心环节,均体现了其打造安全标杆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