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ZEALER创始人王自如在一场直播中,就手机App广告问题发表了看法,引发了广泛关注。他提到,将手机系统语言切换为英文后,尤其是使用iPhone时,再打开各类国产App,会发现广告弹窗明显减少,界面变得更为简洁。
王自如举例说明,在英文系统模式下,打车App的功能变得十分纯粹,用户只需输入目的地并呼叫车辆,不会受到其他无关内容的干扰。然而,在中文默认模式下,这类App的界面往往会充斥着各种广告和推广信息。
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重因素。据了解,广告投放策略是其中之一。当用户手机系统语言为英文时,部分App会将其识别为“非主要受众”或“疑似海外用户”,进而自动减少广告投放的频率。
同时,用户识别机制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国产App的商业化体系大多针对中文用户设计,广告投放素材和活动均以中文为主,因此英文系统下的用户自然成为广告投放的“边缘群体”。
多语言适配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对于部分App而言,为不同语言版本开发独立的广告投放策略和素材,需要投入额外的人力和资源,因此它们可能选择简化这一流程。
不过,切换英文系统并非对所有App都奏效。一些依赖LBS定位的App,如外卖、地图等,仍可能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推送相关广告,即使系统语言为英文也难以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