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司机在倒车入库时,常被教练喊“打满两圈”的指令搞得手忙脚乱,出库时又因记不清回正圈数而焦虑;老司机也未必轻松,雨夜转弯后凭感觉回正方向盘,开出一段才发现车轮歪斜,险些剐蹭路边护栏。更让人困扰的是,明明感觉方向盘已回正,下车却发现车轮偏斜,长期如此不仅加速轮胎磨损,还可能影响转向系统。这些困扰并非驾驶者“手笨”,而是未掌握车型规律与科学判断方法。2025年,交管部门与汽车行业协会联合更新驾驶指引,结合主流车型数据,整理出一套实用技巧,助新手快速上手、老司机纠正习惯。

分不清方向盘圈数、回正后车轮歪斜,核心原因有三:一是车型差异导致圈数不统一。家用轿车、SUV、新能源车因转向比不同,打满圈数差异显著,盲目套用他人经验易出错;二是肌肉记忆未形成。新手练车时过度关注点位,忽略“打了多少、该回多少”的记录,老司机则因依赖感觉疏忽操作,尤其在注意力分散时易少回半圈;三是车辆损耗或定位问题。转向球头、拉杆松动,或车轮定位不准,即使方向盘回正,车轮仍会歪斜,此时需检修而非调整操作。
想精准判断方向盘圈数,需先了解车型的“转向基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常见车型转向系统参数白皮书》显示,主流车型打满圈数如下:家用紧凑型轿车(如大众朗逸、丰田卡罗拉)约1.5-2圈,中型轿车(如本田雅阁、比亚迪汉)约1.8-2.2圈,紧凑型SUV(如哈弗H6、吉利博越)约2-2.5圈,中大型SUV(如丰田汉兰达、理想L9)约2.2-3圈,新能源小型车(如五菱宏光MINI、比亚迪海鸥)约1.2-1.8圈。车身越小、转向越灵活,圈数越少;车身越大,为保证转向稳定,圈数相应增加。建议新手首次开车时,在空旷场地缓慢打满方向盘,记录圈数以形成初步认知。
2025年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印发的《新手安全驾驶指引》推荐了三个无需记忆圈数的判断方法:一是观察仪表盘“转向指示灯”。打方向时指示灯闪烁,回正时自动熄灭,若熄灭后车轮仍歪,可能是车辆定位问题,需检修;二是结合车头方向与方向盘“居中标记”。多数方向盘中间有品牌logo或凹槽标记,直行时标记朝上即回正,转弯后反向回正至标记居中,同时确认车头对准行驶方向;三是低速行驶时轻晃方向盘。在空旷路面低速直行,轻晃方向盘若无偏向阻力且车辆保持直线,即为回正状态,若方向盘自动偏转或车辆跑偏,则需检查回正或四轮定位。
若按上述方法操作后车轮仍歪斜,需分两步排查:第一步检查停车路面是否平整。斜坡或坑洼路面可能导致视觉误差,将车移至平整场地重新回正,观察车轮是否平行;第二步检修转向系统或定位。根据《机动车维护保养规范》,车辆每行驶1万公里或1年需检查转向球头、拉杆是否松动,每2万公里或2年做一次四轮定位。经常行驶烂路或蹭过马路牙子的车辆更易出现此类问题,及时检修可避免轮胎偏磨、油耗增加。
日常驾驶中,四个错误行为需避免:一是原地打满方向盘超过10秒,这会增加转向泵压力,长期可能导致漏油、异响;二是凭感觉回正方向盘,转弯后宁可多回半圈再修正,避免少回蹭到障碍物;三是忽视车轮歪斜,长期单侧磨损会缩短轮胎寿命,影响转向精度;四是频繁快速打满方向盘,日常驾驶应平稳操作,减少转向系统负荷。掌握车型圈数基准,运用“看指示灯、找居中标记、低速找反馈”三招,并定期检修车辆,即可告别“打几圈、回没回正”的困扰,驾驶更安全、车辆更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