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举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天回航天携两款新型火箭发动机亮相,引发航天领域广泛关注。其中,百吨级混合循环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红龙一号”首次以真机形式公开现身,成为展会焦点之一。
“红龙一号”采用混合循环技术,其设计理念突破传统发动机架构,通过一体化结构融合技术实现性能优化。这款发动机的亮相标志着我国在液氧煤油发动机领域的技术积累进入新阶段,为后续重型运载火箭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同期发布的15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红龙二号”同样引人注目。作为天回航天首款甲烷动力装置,该机型延续了“龙”系列发动机的创新基因,采用原创混合循环方案与模块化设计理念。其最大亮点在于可重复使用特性——通过在线智能检测系统与航班化设计,发动机重复使用次数可达50次以上。
这项技术突破意味着搭载“红龙二号”的运载火箭将实现类似民航客机的运营模式。回收后的火箭无需进行复杂检修即可直接投入下次发射,大幅降低太空运输成本。据技术团队介绍,该设计通过优化热防护材料与动态监测系统,确保发动机在多次使用后仍能保持稳定性能。
根据公开的技术参数,“红龙二号”真空推力达150吨,比冲性能较同类产品提升约8%。其独特的混合循环系统结合了燃气发生器循环与补燃循环的优势,在简化结构的同时提高了燃烧效率。发动机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关键部件,使整机重量较传统设计减轻15%。
目前“红龙二号”已进入详细设计阶段,预计2028年完成全系统研制。这款发动机的成熟应用将推动我国商业航天进入低成本、高频次发射时代,为卫星互联网建设、深空探测等重大任务提供可靠动力保障。技术团队透露,后续还将开发更大推力变型,满足不同轨道发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