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嫦娥六号月背样品揭秘:首次发现晶质赤铁矿,月球氧化机制有新解

   时间:2025-11-20 06:29:16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我国科研团队在月球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对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采回的样品分析,首次发现微米级晶质赤铁矿与磁赤铁矿晶体。这一发现表明,月球表面存在类似地球的氧化反应现象,但其形成机制与地球截然不同,为月球地质演化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传统认知中,月球因缺乏大气层保护且几乎无液态水,表面处于强还原环境,难以形成高价态铁氧化物。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专家指出,地球因富含水和氧气,铁元素易被氧化生成三氧化二铁,即常见的铁锈;而月球环境长期被认为不具备此类氧化条件。此次发现的赤铁矿颗粒,其晶格结构与产状特征均与地球样本存在显著差异,颠覆了此前对月球氧化过程的认知。

作为太阳系已知最大、最古老的撞击盆地,南极-艾特肯盆地的特殊地质条件为研究提供了理想样本。该区域形成时的撞击规模远超月球其他区域,其底部样品中保存的撞击事件记录,为解析月球早期演化历史提供了关键证据。科研人员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图像显示,赤铁矿晶粒与陨硫铁颗粒存在清晰接触边界,进一步证实了氧化反应的发生过程。

该成果由多所科研机构联合完成,相关论文已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研究首次通过实物样品证实,在超还原环境下月球表面仍可存在强氧化性物质,这一发现修正了传统月球地质模型。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表示,月球赤铁矿的独特成因机制,为理解类地天体表面氧化过程提供了新范式,相关数据将推动月球资源勘探与原位利用技术研究。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