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多年的知名学者杨立昆(Yann LeCun)近日宣布,将结束其在meta公司长达十二年的职业生涯,转而创立一家专注于前沿AI研究的创业公司。作为深度学习领域的先驱人物,杨立昆的学术履历与产业实践始终备受关注,此次职业转型引发了科技界的广泛讨论。
自2013年加入meta(前身为Facebook)以来,杨立昆主导了公司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FAIR的创建与发展。该实验室在计算机视觉、生成模型、自监督学习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meta构建AI技术护城河奠定了重要基础。作为纽约大学终身教授,他始终保持着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双重身份,这种独特的职业轨迹使其成为连接基础研究与商业应用的桥梁人物。
据杨立昆在社交媒体披露,新公司将继续推进其与FAIR团队、纽约大学科研人员共同发起的"高级机器智能计划"(AMI)。该计划聚焦于开发具备现实世界理解能力、长期记忆系统、复杂推理机制以及多步骤规划能力的下一代AI架构。这种技术路线与当前主流的大语言模型存在显著差异,反映出杨立昆对AI发展路径的独特思考。
在近期公开演讲中,这位图灵奖得主多次表达对单纯依赖模型规模扩张的质疑。他指出,仅通过增加参数数量和训练数据量,无法实现真正的人类级智能。这种观点与当前科技巨头竞相投入巨资训练更大语言模型的行业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甚至引发关于AI技术路线的学术争论。
知情人士透露,杨立昆的转型决定与meta内部战略调整密切相关。随着公司将资源向能快速产生商业价值的产品化模型倾斜,AMI这类需要长期投入的基础研究项目面临资源竞争压力。新公司独立运营的模式,既能保持研究方向的纯粹性,又能通过灵活的协作机制与产业界保持技术联动。
新公司的技术蓝图显示,其研究将覆盖机器人控制、物理世界建模、因果推理等多个领域。这些方向虽然部分与meta现有业务存在交集,但更多着眼于未来十年的技术突破。杨立昆强调,独立研究实体有助于打破大型科技公司的创新壁垒,使前沿成果更广泛地惠及整个AI社区。
行业观察家认为,这位AI泰斗的创业选择折射出当前技术发展的深层矛盾:在商业资本驱动的模型竞赛之外,仍需要保持对基础理论的持续探索。新公司的成立或将引发新一轮关于AI发展范式的讨论,其技术成果可能重塑未来五年的人工智能竞争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