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此前宣布的千亿美元级投资计划近日出现新变数。这家芯片巨头在最新披露的季度财报中明确表示,与OpenAI达成的投资框架协议尚未具备法律约束力,最终能否落地存在不确定性。这一表态引发市场对人工智能领域最大规模战略合作的关注。
根据英伟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10-Q文件,公司在风险因素部分特别指出:"无法确保与OpenAI或其他潜在投资对象签署最终协议,已披露的投资条款可能发生实质性变更,甚至出现交易终止的情况。"该表述与此前两家公司高调宣布的合作形成鲜明对比——今年九月,英伟达CEO黄仁勋与OpenAI掌门人萨姆·奥特曼在加州共同亮相,宣布自2026年起分阶段投入1000亿美元建设AI超级计算中心。
知情人士透露,这项被业界称为"AI基建革命"的计划包含严格的前置条件。英伟达首批100亿美元资金将专项用于支持OpenAI首个吉瓦级算力设施的部署,但后续资金释放需满足特定技术里程碑。这种"里程碑付款"模式在科技行业投资中较为罕见,反映出英伟达对投资回报的审慎态度。
尽管存在不确定性,英伟达管理层仍释放积极信号。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首席财务官科莱特·克罗斯强调OpenAI的技术突破将创造巨大市场价值,公司看好AI算力需求的持续增长。这种乐观情绪与文件中的风险提示形成微妙平衡,显示英伟达在战略扩张与风险管控间的权衡。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近期在AI领域投资动作频繁。除OpenAI项目外,公司本周刚宣布向Anthropic最高投资100亿美元,三季度还承诺向英特尔注资50亿美元。这种"押注式"投资策略背后,是英伟达试图通过财务绑定巩固其在AI生态链核心地位的战略考量——其GPU产品占据全球AI训练市场超80%份额。
对于投资变数,OpenAI方面尚未正式回应,但援引黄仁勋此前表述重申合作价值。这位英伟达掌门人曾在公开场合将OpenAI誉为"改变行业格局的伙伴",并预测双方合作将产生"指数级回报"。不过文件披露的风险提示表明,即便对于行业龙头,千亿美元级投资决策仍需跨越多重现实障碍。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英伟达的谨慎态度折射出AI行业投资逻辑的转变。随着算力竞赛进入深水区,技术可行性、工程化能力、能源供应等现实因素正在取代概念炒作,成为决定超大规模投资成败的关键变量。这场科技巨头间的博弈,或将重新定义AI基础设施建设的行业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