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龙头企业英伟达近日公布了最新财报数据,再次引发市场对AI行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根据财报显示,截至自然年2025年10月26日的2026财年第三财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0.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2%,超出市场普遍预期的551.9亿美元;净利润达到319亿美元,同比增长65%。这一业绩表现显著巩固了其在AI芯片市场的领先地位。
数据中心业务成为本季度最大亮点,营收规模突破512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幅度达66%。据行业数据显示,该公司目前占据全球人工智能核心芯片市场约九成的份额,其产品覆盖从预训练到推理的全流程计算需求。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强调,公司在AI计算、网络架构、软件生态及系统集成等方面持续保持技术优势,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闭环。
其他业务板块同样呈现增长态势。游戏与AI PC业务实现营收43亿美元,同比增长30%;专业可视化业务收入7.6亿美元,增幅达56%;汽车与机器人业务贡献5.92亿美元营收,同比增长32%。不过部分业务略低于市场预期,其中游戏板块较预期少1.2亿美元,汽车业务较预期少0.289亿美元。本季度调整后毛利率为73.6%,较去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
针对市场广泛讨论的AI泡沫问题,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分析师会议上明确回应称,当前AI生态系统正处于全球扩张的良性循环阶段。他特别指出,英伟达的加速器产品在训练与推理环节均具备独特竞争力,能够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公司同时发布第四季度业绩指引,预计营收规模将达650亿美元左右,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分化。财报发布后首个交易日,公司股价盘中一度上涨,但最终收跌3.15%。不过多家投行随即上调目标价,其中德意志银行将目标价从180美元提升至215美元,摩根大通更将预期上调至250美元。两家机构均认为,公司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先优势将持续扩大,数据中心业务未来两年累计收入有望突破5000亿美元。
亚洲市场方面,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指出,下游AI应用需求持续旺盛,推动公司GPU及网络设备业务超预期增长。随着新一代GB300产品开始批量出货,其营收占比已达到Blackwell架构产品的三分之二。报告特别提到,在大语言模型时代,计算负载正从训练向推理端迁移,这对芯片的综合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商用GPU仍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该机构将目标价上调至242美元并维持"买入"评级。
行业观察人士分析认为,英伟达的业绩表现有效缓解了市场对AI估值过高的担忧。虽然科技巨头股价集体走强引发部分警惕,但从产业基本面来看,AI技术对全球经济的赋能作用正在显现,算力与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当前市场更应关注龙头企业业绩兑现能力,这将成为判断行业健康度的重要指标。随着技术迭代与应用场景拓展,AI产业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