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迎来一场关键技术变革,全固态电池的研发突破成为行业焦点。记者获悉,国内首条大容量全固态电池生产线已建成投产,目前处于小批量测试阶段,标志着这一前沿技术正式迈入工程化应用新阶段。

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全固态电池的核心优势在于完全摒弃液态电解质,采用全固态物质构建电池体系。这种结构革新不仅显著提升了能量密度,更从根本上解决了液态电池易燃易爆的安全隐患。据技术团队介绍,新型电池的能量密度较现有产品提升近一倍,可使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从500公里跃升至1000公里以上。
生产线的两大技术突破支撑了这一跨越式发展。在负极制造环节,研发团队创新采用干法工艺,将传统三道独立工序整合为连续生产流程,在降低30%能耗的同时,使生产效率提升40%。更关键的是电解质体系的革新,通过自主研发的固态电解质材料,电池耐热温度从150℃提升至300℃,彻底消除了热失控风险。
作为行业先行者,广汽集团在该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其平台技术研究院新能源动力研发负责人透露,新建产线已具备60安时以上车规级电池的量产能力,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技术团队通过优化电极界面设计,使固态电解质与正负极材料的接触面积扩大5倍,有效解决了离子传导效率的瓶颈问题。

根据研发路线图,该技术将于2026年启动装车验证,首批搭载车型将进行极端工况测试。2027年起进入量产阶段,初期产能规划为每年5万套,后续根据市场反馈逐步扩大至百万级规模。这项突破不仅将重塑动力电池产业格局,更为新能源汽车全球化竞争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