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机器人小炒掀起中餐新变革:15元现炒,效率与锅气能否兼得?

   时间:2025-11-25 00:49:03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餐饮行业正掀起一场由智能炒菜机器人引领的变革。从火锅食材巨头到电商巨头,再到地方特色小炒品牌,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炒菜机器人,试图通过技术革新破解行业痛点,探索新的增长路径。

锅圈食品近日宣布,计划明年推出以炒菜机器人为核心的中餐小炒门店。这一新店型将延续其"社区央厨"战略,主打线上订单、到店自提模式,彻底摒弃传统堂食。在门店后厨,机械臂将替代厨师完成食材投放和翻炒动作,消费者只需等待几分钟即可取餐。与锅圈合作的熊喵大师,此前已通过秋金川味小炒品牌验证了机器人炒菜的可行性——在成都天廊店,6台炒菜机器人由2名员工操作,每道菜出餐时间控制在1-2分钟。

这场技术革命正在餐饮行业全面铺开。京东旗下七鲜小厨今年7月落地北京,门店配备4台美膳狮炒菜机器人,提供小炒、盖饭等30余种现炒菜品,日均产能预计突破4000单。江西小炒品牌蓝边碗则将机器人炒菜作为核心竞争力,其总负责人郑凯东表示:"机器人在控温、火候、节奏把控上已达到专业厨师水平,能精准复现地道锅气。"更引人注目的是,霸碗盖码饭通过租赁炒菜机器人开辟新盈利模式,单台设备年租金1.2万元,仅此一项就为品牌带来数千万元收入。

餐饮企业对炒菜机器人的追捧,折射出行业深层的转型焦虑。小菜园招股书显示,计划用募集资金采购3000台炒菜机,每台预算5万元;老乡鸡截至今年4月已在388家门店部署智能设备,包括炒菜机器人、智能蒸柜等。这些投入背后,是餐饮业面临的共同挑战:人力成本攀升、标准化困难、出餐效率低下。小菜园半年报显示,采用炒菜机后员工成本同比下降8.2%,江西小炒品牌通过机器人将出餐时间压缩至5分钟以内。

消费者端的需求变化为这场变革提供了市场基础。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消费者选择小炒餐厅的三大核心因素中,"食材新鲜可见""锅气/烟火感""出餐速度快"位列前三。炒菜机器人通过透明化操作流程,恰好满足了这些需求——部分品牌甚至设置观摩窗口,让消费者直观感受机器人炒菜过程。调查显示,18-35岁消费者对炒菜机器人接受度超过70%,年轻群体更乐于拍摄机器人炒菜视频分享至社交平台。

但技术革新并非万能解药。中餐的烹饪精髓在于火候的微妙变化、调味的灵动调整,这些难以被程序完全复制。某使用炒菜机器人的品牌曾因厨房潮湿导致盐粒结块,机器人仍按设定投放"3克盐",结果整锅菜咸度失衡。高昂的设备成本也让许多小店望而却步——单台炒菜机器人价格普遍在十万元以上,加上维护、清洁等后续费用,对街边夫妻店而言仍是沉重负担。

这场变革正在重塑餐饮业格局。连锁快餐和外卖场景因其高客流、标准化需求,成为炒菜机器人最先渗透的领域;而社区小馆、街边小店等低客单价、个性化需求强的业态,人工炒菜仍不可替代。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餐饮市场将呈现"人炒+机炒+半自动炒"并存的多元格局,企业需要在效率与温度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当机械臂与炒勺共舞,餐饮业正迎来一个技术与人情交织的新时代。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