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科技博主PhoneBuff近日完成了一项引人关注的测试:他选取了从iPhone 12到iPhone 17共六代Pro Max机型,通过机械臂模拟真实使用场景,对设备性能展开全面对比。测试结果揭示了不同代际设备在日常应用、影像处理及高负载任务中的差异化表现,其中部分结论令人意外。
在基础日常应用测试中,各代机型表现趋于一致。以扫码场景为例,即便是五年前的iPhone 12 Pro Max,从启动相机到完成网页加载的平均耗时仅比最新款多1秒左右,所有设备均在8秒内完成操作。加载5000行Excel表格时,最快与最慢机型的时间差也控制在1秒以内。这意味着对于微信聊天、短视频浏览、文档查看等轻度使用场景,旧款设备仍能满足需求,用户换机后难以感知明显速度提升。
影像处理领域则呈现出显著代际差异。在快速连拍测试中,iPhone 17 Pro Max完成10张人像拍摄仅需14秒,较iPhone 12 Pro Max缩短9秒。全景拍摄环节,新款设备的扫描速度更是达到旧款的4倍。这种差距源于计算摄影对处理器算力和图像处理管线的高要求,新一代芯片的运算能力在此类任务中优势尽显。博主特别指出,连拍场景中处理器延迟对捕捉瞬间的影像质量影响尤为突出。
高负载任务测试成为iPhone 17 Pro Max的"独角戏"。在运行《Zombie Fire 3D》等图形密集型游戏时,新款设备加载速度明显领先;使用Photomator进行AI降噪处理时,其完成时间比iPhone 12 Pro Max快40秒。这种统治力不仅源于A19 Pro芯片的升级,更得益于苹果首次引入的VC散热系统和一体式铝合金中框设计,有效提升了持续性能释放能力。
测试中一个意外发现是iPhone 15/16 Pro Max在持续高负载场景下的表现。这两代设备在首轮冷机测试中尚能维持性能,但进入第二轮压力测试后,因过热导致降频现象严重。运行Photomator时,其处理速度不仅被iPhone 17 Pro Max大幅甩开,甚至被更早发布的iPhone 13/14 Pro Max反超。博主分析认为,钛金属机身可能影响了散热效率,同时Apple Intelligence后台进程的额外负担也加剧了性能衰减。iPhone 16 Pro Max还出现"杀后台"问题,而配备12GB内存的iPhone 17 Pro Max则全程保持应用存活。
最终数据显示,在连续高强度使用场景下,iPhone 13至16四代机型总耗时接近,未形成明显代际差距,部分环节旧款设备反而表现更稳定。这项测试表明,对于内容创作者和重度游戏玩家,iPhone 17 Pro Max的硬件升级具有实质意义;而普通用户若仅进行轻度应用,旧款设备仍具性价比。苹果通过散热结构优化与芯片升级的双重改进,成功让新款设备在极端使用场景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