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太空研究实验室执行主任苏萌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香港将在“十五五”期间深度参与多项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包括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以及天问三号等任务。这一系列合作标志着香港航天科研力量正加速融入国家航天事业,并在国际深空探测领域展现独特价值。
作为核心合作项目之一,香港大学太空研究实验室正与国际月球观测协会共同研制ILO-C小型广角光学望远镜相机。该设备计划于2026年搭载嫦娥七号任务发射升空,其使命是从月球表面拍摄银河系图像。实验室还联合深圳大学与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推进天问三号载荷研发工作,为火星探测任务提供技术支持。为培养专业人才,实验室未来五年将开设“新太空经济”硕士课程,并加强与内地及海外航天机构的合作网络。
更引人瞩目的是香港首个月球轨道探测器“月闪”的研制计划。苏萌介绍,该探测器预计于2028年前后发射,其核心目标是观测月球因微陨石撞击产生的瞬时光学现象——这种被称为“月闪”的现象,由于月球缺乏大气层保护,对评估地月空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球尚无专门针对此类现象的环月观测设备,“月闪”任务有望填补这一空白,显著提升香港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影响力。
在技术合作方面,“月闪”任务将采取港深联合研发模式。探测器的光学望远镜将在香港本地制造,航天器总体设计工作也由香港团队主导,具体制造与测试环节则联合内地多家科研机构共同完成。运载火箭的选型工作已获得多个内地航天企业积极响应。实验室还在论证利用月球背面开展甚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的可行性,这项研究有望捕捉到人类尚未探测到的宇宙电磁波信号,为天文学研究开辟新维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