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十五五"期间中国将发射四颗卫星 探宇宙起源寻人类新家园

   时间:2025-11-25 12:31:31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诞生、黑洞的奥秘……这些困扰人类千百年的终极问题,正迎来中国科学家的系统性探索。根据最新披露的太空探源科学卫星计划,我国将在“十五五”期间发射四颗特种卫星,组成覆盖宇宙演化全链条的观测矩阵,其中系外行星探测任务将直接回答“地球是否孤独”的哲学命题。

作为该计划的核心装备之一,由10颗卫星组成的低频射电阵列将奔赴月球背面。这片被地球与太阳电磁波屏蔽的“静音区”,恰似天然的宇宙观测站。卫星群将构建起直径达30公里的虚拟望远镜,捕捉大爆炸后数亿年的“宇宙第一声啼哭”——那段恒星尚未诞生的黑暗时代信号。这项被称为“鸿蒙计划”的观测任务,有望重构人类对宇宙早期演化的认知框架。

在太阳系内部,另一颗卫星将完成前所未有的观测壮举。“夸父二号”卫星将突破传统轨道限制,首次环绕太阳极区飞行。通过持续监测南北极的磁场活动,科学家期待解开太阳风暴的生成机制。这项研究不仅关乎空间天气预报,更将深化人类对恒星磁流体动力学的理解,为地球防护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针对公众最关注的系外行星问题,专项计划部署了专门的巡天卫星。该卫星配备高精度光度计,将在银河系内扫描千万颗恒星,通过凌星法寻找类地行星。其探测精度可达地球半径的1.2倍以内,轨道位置误差不超过宜居带范围的10%。这项任务若获成功,人类将首次获得确凿证据证明“地球2.0”的存在。

最富挑战性的当属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eXTP)。这颗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的卫星,将直面宇宙中最极端的物理环境:黑洞吸积盘边缘、中子星表面等引力与磁场强度远超地球实验室的区域。通过捕捉X射线偏振信号,卫星将检验广义相对论在强场条件下的适用性,为统一量子力学与引力理论提供观测依据。

四颗卫星构成的空间观测网络,覆盖了从138亿年前宇宙诞生到46亿年前地球形成的完整时间轴。每项任务都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其中多项观测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随着发射窗口的临近,这场探索宇宙终极奥秘的中国行动,正在改写人类认知宇宙的边界。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