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征程中,中国科学家正迈出坚实步伐。我国“十五五”期间将启动一项雄心勃勃的太空探源科学卫星计划,计划发射四颗各具特色的科学卫星,聚焦宇宙起源、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为人类认知宇宙提供全新视角。
这项计划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牵头实施,包含“鸿蒙计划”、“夸父二号”、系外地球巡天卫星和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eXTP)四大项目。每颗卫星都肩负特殊使命,将共同构建起覆盖宇宙不同尺度的观测网络。
“鸿蒙计划”将打造由10颗卫星组成的低频射电望远镜阵列,这些卫星将集体飞往月球背面。这个特殊位置如同天然的隔音室,能有效屏蔽地球和太阳的电磁干扰,使科学家得以捕捉宇宙大爆炸后第一代恒星形成前的微弱信号,揭开持续数亿年的“宇宙黑暗时代”神秘面纱。
“夸父二号”卫星将实现人类首次太阳极区观测。这颗卫星将突破传统轨道限制,直接飞抵太阳两极上空,像精密的太空摄像机般记录太阳磁场的终极奥秘。通过持续监测极区活动,科学家有望建立更准确的太阳风暴预警系统,深化对日地关系的认知。
系外地球巡天卫星则肩负寻找“地球2.0”的重任。该卫星将运用高精度测光技术,在银河系中筛选与地球大小相近、位于宜居带的类地行星。这项搜寻可能改写人类对宇宙生命分布的认知,为未来星际移民提供潜在目标。
作为空间天文观测的“超级实验室”,eXTP卫星将突破地球大气层限制,直接观测黑洞视界、中子星表面等极端物理环境。这些区域的引力强度足以扭曲时空结构,磁场强度达地球万亿倍,为验证广义相对论、探索量子引力等前沿理论提供天然实验场。
这四颗卫星构成的多维度观测体系,将覆盖从宇宙诞生到恒星演化,从太阳活动到极端天体的完整研究链条。中国科学家正通过这些太空探测器,在浩瀚宇宙中书写属于中国的探索篇章,为人类解开宇宙终极谜题贡献东方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