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米汽车上线辅助驾驶保障服务,为车主行车安全再添一份安心保障

   时间:2025-11-25 14:57:1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正逐步融入日常出行,但其安全性始终是用户关注的焦点。近日,小米汽车宣布推出"辅助驾驶保障服务",为使用相关功能的车主提供额外安全保障,这一举措引发行业关注。

根据小米官方公布的细则,该服务覆盖行车辅助(含ACC自适应巡航、LCC车道居中、ALC拨杆变道、NOA领航辅助、HAD高速领航)和泊车辅助(含AVP代客泊车、APA自动泊车、RPA遥控泊车)两大场景。当车辆被交警判定有责,且事故发生前5秒辅助功能处于激活状态时,车主可申请获得维修费用或车险赔付之外的额外补偿。

这项服务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在于其"零门槛"特性——无需车主额外付费,随车自动生效。用户可通过小米汽车App查阅完整服务条款,包括具体适用场景、申请流程和补偿标准等详细信息。据内部人士透露,该服务已覆盖全国范围,且不限制事故发生地点。

真实案例显示服务实效性:一位小米Ultra车主在高速公路使用NOA功能时,因前车突然变道发生轻微剐蹭。虽然商业保险已覆盖主要维修费用,但小米的保障服务额外补偿了20%的折旧损失和误工费用。这种"双重保障"机制,有效缓解了用户对新技术的不确定感。

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智能辅助驾驶相关事故中,约15%源于系统误判或响应延迟。某汽车安全研究院专家指出:"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这项服务本质上是通过制度设计,在技术边界与用户预期之间建立缓冲带。"

市场对比显示,虽然多家车企曾推出类似保障计划,但小米的服务在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上更具优势。其明确将"前5秒功能状态"作为关键判定依据,避免了责任认定时的模糊地带。法律界人士认为,这种标准化条款有助于减少消费纠纷,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用户反馈呈现两极分化:部分车主认为这是"负责任的技术兜底",尤其对新手司机更具吸引力;另有声音质疑服务是否存在隐形限制条件。对此,小米客服回应称:"所有条款均已公开,补偿标准与事故严重程度直接挂钩,不存在隐性门槛。"

随着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突破40%,安全保障机制正成为车企竞争新焦点。有分析师预测,类似服务可能引发行业连锁反应,推动从"功能竞赛"转向"责任竞赛"。但消费者是否愿意为这种保障支付溢价,仍需市场检验。

在技术迭代与用户信任的博弈中,小米的这次尝试或许只是个开始。当辅助驾驶按钮成为出行标配,如何平衡创新风险与安全承诺,将成为所有车企必须回答的命题。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