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橡胶集团股份公司(证券代码:001233,简称“海安橡胶”)近日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资本市场的新成员。此次上市,海安橡胶共发行4649.3334万股,发行价格定为每股48元,成功募集资金22.32亿元。
上市首日,海安橡胶股价表现强劲,收盘价达到83.52元,较发行价大幅上涨74%。尽管随后股价有所回落,但公司市值仍稳定在约143亿元的水平。这一成绩,无疑为海安橡胶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安橡胶的主营业务聚焦于巨型全钢工程机械子午线轮胎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同时涉足矿用轮胎运营管理业务。巨型全钢工程机械子午线轮胎作为工程机械轮胎中的高端产品,以其巨大的体积和质量(最大轮胎外直径超过4米,最大质量接近6吨)、苛刻的工作条件以及长时间不间断的工作特性,对生产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目前,仅有少数轮胎生产企业能够成功实现大规模量产,而海安橡胶正是其中之一。
从财务数据来看,海安橡胶近年来表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5亿元、22.51亿元和2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54亿元、6.54亿元和6.79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也分别达到3.19亿元、6.39亿元和6.41亿元。进入2025年,公司上半年营收为10.8亿元,净利润为3.41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3.17亿元。尽管前9个月营收和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公司仍对全年业绩保持乐观预期。
具体来看,海安橡胶2025年前9个月营收为16.1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7亿元下降4.77%;净利润为4.6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亿元下降7.88%;扣非后净利润为4.3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79亿元下降9.16%。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将在22.5亿到23.5亿元之间,较上年同期的23亿元变化为-2.17%到2.18%;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5亿到7.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79亿元变化为-4.28%到4.56%;预计扣非后净利润为6.1亿到6.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4亿元变化为-4.77%到4.60%。
在股权结构方面,信晖集团作为海安橡胶的控股股东,持有公司28.32%的股份。而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朱晖,则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持有公司47.82%的股份。朱晖不仅是海安橡胶的创始人,还自2005年公司成立以来一直担任领导核心角色。他拥有大专学历,曾在南芬轮胎翻新厂担任副厂长、厂长,以及江铜赛尔董事等职务。自2022年8月起,朱晖一直担任海安橡胶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同时还是信晖集团的董事。
除了朱晖和信晖集团外,海安橡胶的股东阵容还包括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其中,金浦国调基金持股7.17%,兖矿资本、红塔创新、紫金紫海基金、江铜投资分别持股4.3%,扬中徐工基金持股3.79%,红土智为持股2.75%,明河投资持股2.6%,前海基金持股2.29%,明道投资持股2.15%,恒旺投资持股2.01%。共青城泽安、晟乾智造分别持股1.72%,中原前海、国华腾辉分别持股1.15%,林志煌持股1.06%,明汇投资持股1.03%,广东弘信持股0.86%,平潭泽荣持股0.75%,张文谨、厦门建极分别持股0.72%,深创投持股0.69%。
IPO后,海安橡胶的股权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信晖集团持股比例降至21.24%,朱晖持股比例降至14.63%,金浦国调基金持股比例降至5.38%,兖矿资本、红塔创新、紫金紫海基金、江铜投资持股比例均降至3.23%,扬中徐工基金持股比例降至2.84%,红土智为持股比例降至2.06%,明河投资持股比例降至1.95%,前海基金持股比例降至1.72%,明道投资持股比例降至1.61%。恒旺投资持股比例降至1.51%,共青城泽安、晟乾智造持股比例均降至1.29%,中原前海、国华腾辉持股比例均降至0.86%,林志煌持股比例降至0.8%,明汇投资持股比例降至0.77%,广东弘信持股比例降至0.65%,平潭泽荣持股比例降至0.56%,张文谨、厦门建极持股比例均降至0.54%,深创投持股比例降至0.52%。尽管股权结构有所调整,但海安橡胶的未来发展仍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