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能源汽车传感器:未来五年市场飙升,智能化趋势引领行业发展新蓝海

   时间:2024-12-27 09:21:2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感器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推动汽车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力量。传感器,这一能够感受并转换被测量为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根据国家标准GB7665-87的定义,正逐步展现其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巨大潜力。

新能源汽车传感器作为测量系统的核心部件,能够将诸如温度、压力、位置、加速度、转速、流量等输入变量转换为可测量的数据信号,并传递给汽车控制系统,助力测量与控制作业。这些传感器如同汽车的“感官”,帮助驾驶员或自动驾驶系统做出精准判断,有效抵御外界干扰,提升行车安全。在新能源汽车的底盘、电子调节系统、导航系统等关键部位,传感器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功能上看,新能源汽车传感器种类繁多,包括雷达传感器、摄像机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等。其中,雷达传感器以其精准的探测能力备受瞩目,激光雷达传感器通过扫描周围环境生成3D场景,而毫米波雷达则利用电磁波实现探测与测距。电流传感器则负责监测电池组状态,提高电池使用效率。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则分别负责监测气囊调节、电池温度及车内空气质量,保障行车安全。

回顾历史,汽车传感器的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到启动再到高速发展的历程。早在20世纪50年代,汽车传感器就已初现端倪,但种类稀少,功能有限。到了70年代,随着催化传感器、电子点火和燃油喷射装置的出现,汽车传感器开始蓬勃发展。进入80年代,热电偶、光敏、霍尔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汽车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进入21世纪,MEMS加速度计等智能传感器的应用,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传感器技术迈向了新台阶。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传感器行业上游为基础材料供应商和传感器模块零件供应商,中游为传感器制造商,下游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目前,产业链中游的头部企业多为国际知名企业,如博世、霍尼韦尔、西门子等,其中博世的技术最为领先。而中国企业在中游的某些领域,如摄像头传感器领域,已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然而,在整体技术水平上,中国企业仍与世界领先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传感器市场规模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据数据显示,2022年,仅博世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传感器销售额就达到了1323亿人民币。预计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稳定上升趋势。这一增长趋势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自动驾驶技术的需求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在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动下,汽车传感器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未来,高技术水平的环境感知传感器将成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部件,汽车车身搭载的传感器数量也将不断增加。预计L4级汽车的传感器数量将超过15个,而L5级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将突破80个传感器。这将为新能源汽车传感器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新能源汽车传感器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呈现出碎片化特征,意味着行业仍处于发展早期阶段。未来,随着产业的不断成熟和市场规模的扩大,新能源汽车传感器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