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智驾“辅助”时代启幕,安全与技术创新成车企竞争新焦点

   时间:2025-05-05 12:15:4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2025上海国际车展缓缓落下帷幕,其深远的影响犹如涟漪般层层扩散,持续发酵。车展不仅是各大车企展示最新车型的舞台,更是前沿技术与行业趋势的风向标。然而,此次车展上,车企们对于智能驾驶的集体“静默”,却成为了业界内外关注的焦点。

本应见证智能驾驶技术百花齐放的车展,却意外成为了智能驾驶行业风向突变的转折点。车企高管们不再大肆宣扬“解放双手”的理念,转而开始探讨“责任边界”。这一戏剧性的转变,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智能驾驶行业从狂热到理性的深刻变革。

车展结束后,智能驾驶被正式冠以“辅助”之名,标志着行业或将迎来更为深刻的产业逻辑重构。从资本驱动的技术狂欢,转向以用户价值为主导的理性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车企将在智能驾驶的安全性、价格、技术等多个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智能驾驶戴上“镣铐”,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近年来,智能驾驶技术已从初期的试验阶段,逐步迈入规模化商用。佐思汽研数据显示,2024年城市NOA实现爆发式增长,特别是在20-25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中,城市NOA渗透率从个位数跃升至两位数,10月更是达到了24.7%。

对于众多车企而言,智能驾驶已成为车型的重要卖点,也是吸引消费者目光的关键。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部分车企不惜夸大智能驾驶能力,甚至使用“零接管”等营销话术。然而,随着智能驾驶领域事故的频发,以及车主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睡觉等新闻的曝光,关于智能驾驶安全的讨论愈发激烈。

监管部门的介入,为智能驾驶领域带来了更为严格的规范。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明确要求汽车生产企业需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夸大和虚假宣传,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这一要求直接影响了上海国际车展上车企的宣传策略。原本将智能驾驶作为宣传重点的车企纷纷收敛锋芒,相关展示大幅减少,宣传态度也更为谨慎。不少车企私下向媒体表示,希望避免使用“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等表述,而是采用“智能驾驶辅助”或“智能辅助驾驶”等更为准确的描述。

智能驾驶戴上“镣铐”,既是消费者对智能驾驶认知错位的反映,也是监管介入与事故频发的必然结果。这一转变迫使智能驾驶从“技术叙事”回归“安全底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智能驾驶的进化速度会因此放缓。实际上,L3/L4级测试仍在不断推进,相关数据积累也更为稳健。

随着规则体系的重建,智能驾驶行业将获得更为可持续的发展动力。车企将以智能驾驶为竞争核心,围绕安全、价格、技术等多个维度展开激烈竞争。在安全维度,车企将从硬件冗余、人机交互优化、安全认证体系等多方面着手,提升智能驾驶的安全性。价格维度上,智能驾驶平权与成本之间的博弈将持续进行,价格战成为破局关键。

技术维度上,车企将在算力竞赛、生态共建等方面展开较量。无论是芯片自研、大模型赋能,还是打造生态联盟,车企都将全力以赴,以赢得最终的胜利。同时,用户心智的争夺也成为关键一环。当技术参数趋同,如何更好地赢得用户信任,成为车企面临的重要挑战。

智能驾驶的“辅助”标签,既是监管的戒尺,也是创新的指南针。它纠正了技术的僭越,标志着智能驾驶产业走向成熟的成人礼。当“安全”成为共识,狂热的泡沫散去,智能驾驶的黄金时代或许才真正拉开序幕。车企需清醒认识到,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风险的指数级增长。唯有将敬畏生命置于技术激进主义之上,才能在智能化的下半场赢得用户信任。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