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关于智能驾驶宣传的用词悄然发生了变化。多家车企纷纷调整其智能驾驶功能的宣传策略,从原本的“智驾”转向更为保守的“辅助驾驶”。这一转变尤为明显在小米汽车的案例中,其官方宣传物料上的术语调整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小米汽车在5月1日发布的宣传海报中,将原有的“小米智驾 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 Pro”,同时SU7 Pro/Max车型的“小米智驾 Max”也更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这一变化在小米的官方网站上得到了确认,显示出公司层面对于智能驾驶宣传策略的调整。
这一变化背后,或许与近期发生的小米汽车事故有关。3月29日,一辆小米SU7在高速上发生碰撞后爆燃,事故引发了公众对车企智能驾驶宣传真实性的质疑。此后,小米汽车在官方微博上对智能驾驶的提及频次大幅下降,从3月的多次提及到4月仅提及一次。
小米并非唯一一家调整智能驾驶宣传策略的车企。同样以智能驾驶为卖点的问界汽车,在4月29日的官方微博动态中,也使用了“智能辅助驾驶”的表述,而非之前的“智能驾驶”。据统计,问界汽车在3月的微博中提及“智驾”5次,而4月则降低到3次。
理想汽车也加入了这一调整行列。理想产品线负责人李昕旸在5月1日介绍理想L6智能焕新版时,强调了“辅助驾驶焕新”,而理想官方微博在转发此微博时也沿用了这一表述。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新款L6在4月23日前的宣传物料中还被称作“L6智驾焕新版”,但随后改名为“L6智能焕新版”,回避了“智驾”一词。
据新消费日报报道,记者走访了多个城市的理想、蔚来、小米、阿维塔、小鹏等品牌门店,发现各车企门店的销售人员在宣传时也变得更为谨慎。部分车企品牌转向强调其他卖点,仅在用户主动提问时才会就辅助驾驶功能进行说明。例如,在深圳的理想门店,销售人员表示理想汽车主打的是家庭用户、舒适性和空间表现,而非智能驾驶。
阿维塔门店则侧重于品牌风格与设计语言的宣传,对智能驾驶系统细节未主动展开说明。蔚来则对不同车型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明确区分,强调ET5具备城区NOA能力,而新推出的萤火虫车型则主要面向通勤与家庭使用人群,不强调智能驾驶能力。
小鹏品牌虽然仍鼓励用户试驾其导航辅助功能,但销售人员在介绍时也更为克制,并同步向用户说明“智驾险”等附加服务,提示用户在使用该功能时需保持注意力并在必要时手动接管。小鹏汽车推出的“智驾险”覆盖行车和泊车场景,为用户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