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全球采购与制造的模式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显著的规模效益,这一模式与汽车行业资金密集、技术先进、产业链长的特点不谋而合。曾经,跨国车企通过总部研发的全球车型,在中国市场实现了近乎“降维打击”的竞争优势,本地制造只需遵循既定标准与上市节奏,合资车企因此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然而,近年来电动化浪潮的兴起,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智能化与电动化的变革,与区域市场的竞争态势、目标用户的日常场景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成熟生态紧密相连。不同的市场环境、使用场景与生态系统,孕育出形态各异的产品与商业模式。
与此同时,区域市场用户偏好的差异愈发显著。中国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智能化技术丰富的产品,而欧洲市场则更偏爱以内燃机为基础的混合动力车型。这种多元化的需求,使得单一车型难以满足不同市场的口味。
在此背景下,中国品牌从学习者逐渐成长为引领者,其产品设计与核心技术实现了从初露锋芒到领先行业的飞跃,用户口碑与市场份额大幅提升。相比之下,合资车企与全球车型的市场地位与用户评价却逐渐下滑。面对这一挑战,跨国车企纷纷开始自我审视,寻找新的定位与核心竞争力,探索全球车型与区域市场之间的平衡之道。
奥迪,作为汽车行业的佼佼者,通过推出AUDI品牌与E5 Sportback车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AUDI品牌是奥迪创新实践的结晶,它与四环品牌形成双线布局,实现了品牌定位的差异化。新AUDI品牌主打年轻化、数字化,面向追求科技体验的新一代年轻消费者。而四环品牌则更加注重国际化特色。两者共同承载着奥迪在全球积累的工程实力与豪华底蕴,但又各具特色。
奥迪·上汽项目CEO宋斐明指出,过去三五年间,中国市场的变化速度之快,超乎全球大多数市场的想象。全球消费者需求的加速分化,以及中国用户对车辆期待的全面升级,从设计、智能交互到使用场景,都提出了更高标准。因此,奥迪推出了全新AUDI品牌,并带来了E5 Sportback。
E5 Sportback不仅是一款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产品,更是奥迪深度本土化策略的成功体现。当其他品牌纷纷加大本土研发投入、布局研发中心时,奥迪选择在中国本地研发新产品。宋斐明强调,这不是简单的产品引入,而是基于中国用户需求,从系统层面给出的回应。
E5 Sportback的研发实践,已经从研发中心本地化、用户需求本地化,升级到生态共建与深度技术合作。它不再是全球车型的本地化版本,而是中德联合研发、技术融合的产物。中德团队采用交替工作的方式,德方负责造型设计与底盘调校,中方则专注于电动化与智能化。这使得新车既传承了奥迪品牌的DNA,又融合了中国领先的智电技术,同时借助上汽集团在供应链管理、市场理解等方面的优势,成为跨国品牌拥抱本土创新的典范。
E5 Sportback拒绝以成本为导向的“拿来主义”,而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强调“为我所用”。它基于上汽与奥迪联合研发的ADP智能数字平台打造,具备城区OTA、记忆泊车等先进功能;携手Momenta,共同打造了行业首个“德系电动豪华标准+飞轮大模型”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引入华为技术,全面提升了智能座舱链接新生态、满足新场景的潜力。
宋斐明表示,奥迪在中国已走过近四十年历程,如同人生一样,经历了诸多挑战。但正是凭借持续自我进化、快速响应的能力,奥迪才得以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