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氧化物路线:全固态电池的新希望?

   时间:2025-05-08 15:18:3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全固态电池,被誉为“全村的希望”,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当前,全固态电池领域主要有三条技术路线: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其中,硫化物技术路线因丰田的引领而备受瞩目,但技术专利壁垒高,易形成“羊群效应”。然而,回国创业的科学家高翔博士,在创立太蓝新能源后,选择了氧化物技术路线,并在量产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高翔博士的科研之路与固态电池紧密相连。他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后,前往日本丰田参与固态电池项目。近四年的研发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固态电池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液态锂电池的安全隐患。于是,他毅然回国创业,致力于将固态电池技术推向市场。

太蓝新能源选择氧化物技术路线,主要是出于产业化落地的考虑。高翔博士认为,硫化物路线在大规模应用时面临诸多挑战,而氧化物路线则更具潜力。他独创的ISFD技术(原位亚微米工业制膜技术)通过优化界面接触,解决了固态电池固-固界面阻抗问题,实现了高效循环。氧化物路线还能兼容半固态电池,为企业在市场过渡期间提供了更多选择。

关于全固态电池的成本问题,高翔博士表示,太蓝新能源采取双轨制策略,先实现半固态电池的规模量产与应用,再逐步过渡到全固态电池。他预计,到全固态电池无负极阶段,成本将不到现有液态电池BOM成本的一半,且能量密度是液态电池的两倍以上。然而,全固态电池的量产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设备研发、产线开发等。

对于全固态电池的未来市场份额,高翔博士表示,目前还无法给出准确预测。他认为,全固态电池的大规模量产至少要到2030年,全面应用则需要更长时间。在此过程中,半固态电池也将不断发展,成为全固态电池的重要补充。然而,全固态电池在高能量密度场景下的优势不可替代,如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新兴市场。

高翔博士还解释了固态电池的能量传导原理。他比喻固态电解质像一座山,中间有许多像火车隧道一样的通道,锂离子可以在这些通道中穿梭。这种“隧道效应”使得固态电池能够高效传导能量。对于全固态电池的循环次数,高翔博士表示,太蓝已经量产的半固态电池常温下循环超过2500次,未来的全固态电池有望达到万次以上。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