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辅助驾驶技术的宣传策略上悄然发生了变化。小米汽车在其官方APP中,将原本的“小米智驾Pro”和“小米智驾Max”名称,统一修改为“小米辅助驾驶”,此举意味着小米汽车在营销语言中淡化了“智能”与“智驾”等字眼。值得注意的是,蔚来与理想汽车也已进行了类似的调整。
这一变化的背景,源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与技术指南》。该指南明确指出,企业在推广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时,不得使用可能误导消费者认为该系统等同于自动驾驶的表述,以避免因误解而产生的驾驶风险。
尽管政策并未直接禁止“智驾”、“高阶”等术语的使用,但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已开始调整其宣传口径。小米、蔚来与理想的行动,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然而,央广网记者调查发现,并非所有企业都严格遵循了这一指导原则。例如,极氪汽车在其官网中,依然使用“后驱智驾版”、“长续航后驱智驾版”等命名,且在车型介绍中提及了“浩瀚智驾”与“ZAD完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同样,小鹏汽车在宣传策略上也展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其最新车型G6、G9及X9采用了“图灵AI智驾”的表述,虽去掉了“高阶”二字,但不同车型间的宣传话术并不统一。例如,小鹏P7+则使用的是“AI智能辅助驾驶”。这种差异性的宣传策略,反映了企业在应对政策指导时的灵活应对。
长城汽车与阿维塔等车企也在其官网中使用了类似“第三代智能驾驶系统”与“华为乾崑智驾ADS3.0”等表述,尽管这些术语并未直接违反政策规定,但行业内部正在逐步推动宣传口径的规范化,以期提高消费者对辅助驾驶功能边界的准确认知。总体来看,部分领先企业已率先完成了宣传话术的优化,而部分企业的调整尚不明显,显示出行业在适应新政策指导过程中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