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双方在红场大阅兵前夕,即5月8日,正式签署了28项重要协议,这些协议不仅深化了两国之间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明确了双方在全球稳定及多个关键领域的合作方向。涵盖了从双边关系定位到投资、数字经济、教育及文化交流的广泛议题。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项关于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中月球电站的合作计划浮出水面。这一项目的提出,预示着中俄两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该协议的签署,透露出两大信息:中俄均致力于月球基地的建设,并计划在此基础上,携手构建月球发电设施。据透露,这一构想起源于去年,双方已初步规划在2033年前后,启动一个结合核能与太阳能的混合发电站项目。
与此同时,国际航天舞台上,NASA正面临登月火箭技术难题,燃料泄漏问题频发,而中俄则在月球科研站的自主能源供应上先行一步,这无疑为NASA的太空计划增添了不小的压力。
中俄两国在航天领域的执行力与规划性,尤其值得称道。与NASA的多次延期不同,中国航天事业历来以严谨著称,既定目标几乎从未延误。自上世纪末以来,中国航天每一步都按照既定时间表稳步前行。
目前,中国已明确将于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2035年初步建成月球科研站。这一时间表不仅彰显了中国航天的雄心壮志,也意味着在月球探索的赛道上,留给其他竞争对手的时间愈发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