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开放大学迎来了一批珍贵无比的访客——来自中国的月球样品。这批月球尘埃颗粒,被视为比黄金更加稀有,它们的到来标志着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首次再次将月球物质带回地球进行研究。
这批样品源自中国2020年执行的嫦娥五号太空任务。当时,嫦娥五号成功着陆于月球正面的风暴洋北部吕姆克山区域,并采集了大约2公斤的月球物质。此次任务不仅标志着自1976年苏联月球探测任务后,人类再次成功从月球采样,也彰显了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显著进步,使其在全球太空竞赛中占据了领先地位。
作为对全球太空科学合作的响应,中国慷慨地向全球6个国家的7家机构提供了这批月球样品以供研究。在英国,唯一获得这批稀有材料的科学家马赫什·阿南德表示,这是一份巨大的荣誉和特权。他上月底在北京亲自接收了这些样品,并感慨中国在太空项目上的投资远超英国。
阿南德存放月球样品的实验室位于英国开放大学内,这里配备了高级别的安全设施。BBC团队有幸进入这一高度安全的房间,近距离观察了这些看似普通却充满神秘感的月球尘埃。据BBC描述,这些样品被保存在一尘不染的环境中,以防止任何地球物质污染它们,因为任何微小的污染都可能对研究结果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阿南德教授介绍称,仅需60毫克的样品就足以展开深入的研究。他的团队将专注于微观层面的分析,尽管样品量微小,但足以支撑他们未来几年的研究工作。实验室的技术员凯·奈特将是第一个真正处理这批月球样品的人,拥有36年岩石处理经验的她对此既兴奋又紧张,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在实验室中,一台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打造的设备引起了BBC团队的注意。这台复杂的机器由无数管道、阀门和电线组成,能够通过将月壤加热至1400℃来提取其中的碳、氮及惰性气体成分。这一技术将为研究月球的形成以及地球早期历史提供宝贵的数据。
阿南德的团队将利用一年的时间对这些月球样品进行研磨和激光处理,他们期望通过这些研究能够解答有关月球起源的谜题,以及证实月球是否真的是由45亿年前地球与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相撞后抛出的碎片形成的。这批月球样品的到来,无疑将为全球的太空科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