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想汽车正式推出了L系列智能焕新版车型,并在发布次日迅速启动了全国范围内的交付工作,这一高效节奏彰显了企业的市场敏感度和执行力。随着新产品的问世,业界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聚焦在了理想汽车的年度销量目标上。
理想汽车今年的销售目标设定为70万辆,相较于去年的50万辆,增长幅度显著。有分析认为,要在一年内实现20万辆的增量,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原因在于,理想汽车今年计划推出的新车型仅有下半年的i8和i6,其余多为现有车型的改款和升级。因此,L系列车型依然被寄予厚望成为销量增长的主力军。然而,近期L系列车型的市场竞争力似乎有所减弱,销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尽管短期内的销量表现引人关注,但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今年能否达到70万辆的销量目标并非决定性因素。对于理想的成长潜力,市场更倾向于以三年为周期进行评估,将70万辆的年销量作为底线估值的参考基准。
为何将2027年达成70万辆销量视为底线估值?这背后涉及一套复杂的评估模型,涵盖了股价、预期市盈率、车辆销售均价、净利润率等多个基本面指标。简而言之,只要理想汽车在2027年前能够达到这一销量水平,其成长性依然值得期待。
进一步地,为何仅评估2025年的销量情况显得不够充分?这主要是忽略了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的根本趋势。尽管燃油车制造商也在努力适应新能源技术的变革,但由于底层技术和架构的限制,其追赶速度难以与新能源汽车相提并论。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5年4月,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达到52.3%。尽管短期内这一趋势可能会有所波动,但在中长期内,新能源汽车的主导地位愈发稳固。
基于这一趋势,对于理想汽车的销量评估周期可以适度延长至三年。从这一更广阔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采用保守的方法对理想未来的销量进行预估。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以及理想汽车在高端市场的份额,结合其智驾技术和新车型推出的节奏,理想汽车在保持竞争力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有望在三年内实现超过70万辆的年销量。
理想汽车所处的市场环境既充满机遇又极具挑战。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技术爆发的初期阶段,逐步取代传统燃油车的趋势不可逆转。理想汽车凭借在家庭SUV领域的精准定位,已经成功跻身行业前列,有望在这一波浪潮中取得显著成绩。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竞争异常激烈,理想汽车在供应链、技术研发和市场定位等方面并未形成难以逾越的壁垒。因此,理想汽车需要不断进化,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这一背景下,理想汽车在产品端的持续洞察力和创始人的战略眼光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理想汽车的创始人以其出色的创业节奏感和务实的纠错能力,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从谨慎投入智能驾驶技术到聚焦国内市场,再到坚持不做低端车型和专注于家庭SUV市场,理想汽车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精准。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市场的日益成熟,理想汽车有望在这一领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