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战的白热化竞争让“以价换量”的策略曾是合资品牌的制胜法宝。然而,近期几款车型的遭遇却让人对这一策略产生了质疑。一汽丰田亚洲狮、广汽本田凌派以及林肯Z,尽管终端优惠力度空前,销量却并未因此回暖,反而持续低迷。
亚洲狮,这款背靠一汽丰田强大品牌,定位A+级市场的车型,上市短短三年,却几乎走到了停产的边缘。尽管目前仍有高达4万元的优惠,起售价已降至10万元左右,但月销量却寥寥无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级别的速腾在今年3月销量达到了19286辆。亚洲狮的惨淡表现,无疑让人大跌眼镜。
亚洲狮的失败,首先在于其产品定位的模糊。虽然官方希望以A+级的定位覆盖紧凑级到中型轿车市场,但在国内市场,这一策略并未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亚洲狮的指导价与高配车型直接对标B级车,但产品力却停留在A+级水平,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成熟的B级车低配版。入门版车型配置简陋,缺乏竞争力,也是导致其销量不佳的重要原因。
广汽本田凌派,这款曾风靡一时的紧凑型家用轿车,自2019年采用三缸发动机后,口碑一落千丈,销量急剧下滑。尽管后来推出了1.5L四缸发动机的混动版,并享受高达3万元的优惠,但销量依然未能恢复。凌派的失败,在于其未能紧跟市场趋势,满足消费者对高科技配置和环保节能的需求。在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的冲击下,凌派显得力不从心。
林肯Z,作为林肯国产后的首款轿车,曾被寄予厚望。然而,如今却面临着降价求生的尴尬境地。尽管推出了限时一口价,起始售价调整至18.88万元,但销量依然惨淡。林肯Z的失败,一方面在于其品牌影响力不足,频繁降价导致消费者对其品牌价值产生质疑;另一方面,其产品也难以满足当下消费者对智能化体验和用车成本的需求。在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的冲击下,林肯Z显得力不从心。
从这三款车型的遭遇可以看出,燃油车在新能源革命、消费需求迭代以及品牌价值崩塌等多重挤压下,正面临着结构性危机。无论是曾经的传奇车型还是强大品牌,都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和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在当下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否则,就会像这三款车型一样,逐渐失去往日的风采,甚至濒临停产或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