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汽车设计创新的历史长河中,隐藏式车门把手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这一设计最初并非由特斯拉开创,而是早在1952年,奔驰在其传奇的300SL车型上便率先采用。当时,这款以赛车身份亮相于勒芒大奖赛等顶级赛事的300SL,凭借其卓越性能和独特设计赢得了无数荣誉,并于1954年8月正式量产。其中,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旨在减少空气阻力,成为汽车设计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奔驰300SL的鸥翼门设计至今仍被车迷们津津乐道,而其隐藏式门把手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多关注。然而,这一设计却为后来的超跑品牌提供了灵感。法拉利、阿斯顿·马丁等知名品牌纷纷效仿,将隐藏式门把手应用于自家跑车产品上,以提升美观度和空气动力性能。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几乎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标配。许多车企在推出新能源车型时,都效仿特斯拉,引入了这一设计。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隐藏式车门把手似乎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一种象征。
然而,隐藏式车门把手并非只有优点。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因隐藏式车门把手失效导致的交通事故救援失败案例。这些事故暴露出隐藏式车门把手在断电、碰撞等极端场景下可能失效,给人员逃生和救援工作带来严重困难。这一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的反思。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工信部近日公示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目前正处于公开征集意见阶段。该标准旨在规范汽车车门把手的设计,特别是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安全性能。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理想汽车等知名企业。
该标准规定了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要求、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等。通过实施这一标准,旨在降低隐藏式车门把手在紧急情况下的操作难度,提高逃生和救援效率。同时,也强调了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和安全冗余设计要求,以确保在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正常开启。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设计创新无疑为汽车外观增添了一份科技感与美感。然而,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其设计更应注重人员的生命安全。希望汽车制造企业在追求设计创新的同时,能够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做到足够的安全冗余。同时,也期待国家能够尽快完善并实施关于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为汽车设计制造提供更加规范的管理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