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合资车上海车展大翻身,智能化转型能否助力其重塑市场地位?

   时间:2025-05-13 11:29:4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刚刚落幕的上海车展上,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以往,新能源新势力总是车展上的焦点,而此次,合资车却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展现出强烈的反击势头。

这一转变并非突如其来,早在车展前夕,工信部发布的一则新规便为这一变化埋下了伏笔。新规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营销行为进行了规范,明确要求车企不得夸大和虚假宣传,这无疑给那些习惯于通过炫酷智驾宣传来吸引眼球的新势力品牌泼了一盆冷水,而合资品牌则借此机会,重新夺回了市场的话语权。

提到合资品牌,过去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杂牌电车”,智能化程度不足,但燃油车时代的技术积累、成熟度和质量可靠性仍是其强项。随着新能源车技术竞赛逐渐回归“安全”与“合规”的本质,合资车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吸引了大量人流,也就不足为奇了。

车展现场,新势力品牌依然占据显眼位置,但不少合资品牌的展台却一改往日冷清,观众络绎不绝。上汽大众展台便是其中之一,许多观众被其展示的ID. AURA概念车所吸引,这款配备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纯电轿车,展现了合资品牌在智能化方面的新进展。

一位90后观众方越(化名)表示,他原本一心冲着新势力车型而来,但路过大众展台时,被ID. AURA深深吸引。他坦言,过去总觉得合资车在智能化上缺乏“天赋”,但如今配备了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合资车,让他刮目相看。

另一位爱车人士蔡斯奇(化名)也分享了他在车展上的感受。他表示,过去总觉得合资车比较传统,智能化方面不如新势力,但这次车展让他大开眼界。合资车不仅在车型设计上与时俱进,在智能化和本土化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从“被动防御者”到“主动进攻者”,合资车在中国市场的觉醒并非偶然。面对特斯拉引发的价格战,以及新能源市场的迅速崛起,合资品牌开始意识到不能再固守“品牌溢价”的舒适区。他们纷纷加入降价大军,同时在新能源领域加大布局。

然而,尽管合资品牌在电动化上加快了步伐,但面对新能源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他们仍难以依靠自己实现“一招致胜”。因此,多家合资品牌开始寻求与中国品牌的合作,推出本土化产品,以提高自身竞争力。

以一汽大众ID. AURA为例,这款概念车不仅配备了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还采用了中国专属的CMP平台,并融合了小鹏技术的CEA电子电气架构。广汽丰田的铂智7、广汽本田的烨GT等车型,也分别与华为、宁德时代等中国本土企业合作,推出了搭载鸿蒙座舱、智能座舱等配置的产品。

尽管合资品牌在车展上展现出了新的活力和竞争力,但他们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与自主品牌相比,合资车在新能源领域仍属落后一方。乘联会数据显示,一季度主流合资品牌累计零售量同比下滑14%,而自主品牌则同比增长20.9%。

年轻消费者对于合资车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刻板印象”,认为其过时、缺乏科技感。这种认知代沟不仅源于品牌传播策略的保守,也与产品迭代的节奏息息相关。然而,也有部分年轻消费者表示,在购车时会考虑合资车,看中的是其长期用车成本、可靠性等因素。

对于合资车来说,想要真正迎来涅槃重生,还需要继续深化“本土化+智能化”的打法,同时聚焦年轻用户,打造个性化、差异化车型,以撕掉“慢半拍”的标签。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