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美汽车贸易新变局:美系车受困,中国品牌寻突破

   时间:2025-05-13 17:19:0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中美两国在经济贸易领域的关系似乎出现了缓和的迹象。5月12日,双方共同发布了“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为未来的经贸合作指明了方向。

声明中,中美双方均强调了双边经贸关系对两国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性。美国方面承诺,将在2025年5月14日之前,对来自中国的部分商品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24%的关税,但保留对部分商品加征剩余10%关税的权利。作为回应,中国也做出了相应的承诺。

具体而言,美国将在90天内取消91%的报复性关税,并暂缓征收24%的对等关税,这将使得对中国的整体关税从145%大幅降至30%。相应地,中国也将对美商品的反制关税从125%降低到10%。这一变化无疑为中美汽车进出口贸易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预计未来三个月内,中美进出口汽车贸易将出现显著的反弹。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中国的汽车出口业务就已经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同比增长达到了12.4%。这一增长部分归因于企业在关税进一步升级前的“抢出口”行为。然而,未来的中美关税政策如何走向,还需看三个月后双方的再次谈判结果。

在汽车行业中,美国作为北美地区的核心市场,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尤为密切。尽管中美贸易战给双方的汽车出口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中国对北美市场的汽车出口仍在持续进行。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向美国出口汽车约10万辆,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增长势头明显。特别是在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对美国的汽车出口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9%。

在中国对美汽车出口中,美系车企及少数通过国际化布局的中国车企成为了主力军。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凭借其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特斯拉上海工厂虽然主要供应亚洲和欧洲市场,但也在努力拓展美国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自主品牌在面对“闯美”障碍时,选择了墨西哥作为跳板。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部分中国品牌成功地从墨西哥再出口至美国,以规避高关税。2024年,中国向墨西哥出口汽车超过34万辆,其中中国品牌占比高达56%。比亚迪、奇瑞、上汽通用五菱等品牌在墨西哥市场表现尤为突出。

与此同时,中国对加拿大市场的汽车出口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由于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存在,中国品牌对加拿大的直接出口量有限。特斯拉上海工厂成为了向加拿大市场出口的主力,去年出口量超过2万辆。然而,整体而言,中国品牌在加拿大市场的份额仍然较为有限。

从各车企向北美市场出口的品牌与车型来看,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三大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中国向美国市场出口的车型相对单一,且以高端市场为主。而向墨西哥市场出口的汽车则兼顾了油车和电车,满足了当地消费者对经济性和实用性的需求。中国向加拿大出口的车型数量最少,但以电动车为核心。

然而,在美国关税政策反复的压力下,中国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汽车出口业务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的汽车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与中国对北美出口汽车的增长态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从美国进口汽车的规模正在经历显著萎缩。这一趋势始于2018年中国对美国汽车加征25%关税,尽管之后几年关税政策有所波动,但总体进口量始终未能恢复至贸易战前的水平。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汽车约10.9万辆,仅为七年前的三分之一左右。

在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汽车中,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受关税壁垒和国内竞争日益激烈的影响,这些品牌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缩小。奔驰已决定将主力进口车型GLE引入国内工厂生产,这意味着未来从美国进口到中国的销量将大幅下降。

美国本土车企如福特、通用、特斯拉等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同样疲软。这些车企虽然均有产品向中国市场出口,但规模逐年下滑。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面临本土品牌的围攻,销量下滑明显。

面对中美贸易战反复、在中国市场份额萎缩以及本土品牌崛起的多重压力,美系车企在华正面临艰难抉择。是深化本土化生产、调整产品结构还是战略性收缩,将取决于美系车企战略调整的速度以及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中美经贸关系的缓和为双方带来了新的合作机遇,但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未来的发展中,中美双方需要共同努力,推动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