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小米公司的一系列事件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一位自称“一口老炮”的圈内人士撰写了一篇深度分析文章,直击企业公关与市场策略的核心问题,为行业提供了不少反思的空间。
文章指出,小米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这一过程中,小米成功复制了某些理想的“mega时刻”,但同样难以避免马后炮的评判。众多企业在复盘小米案例时,得出了各不相同的结论,关注的侧重点也大相径庭。
文章强调,公关部门在企业中的角色往往被误解。许多公关团队试图向高层传达一个核心观点:公关不应仅受市场逻辑的驱动。然而,由于公关部门在企业内部地位较低,这一观点往往表达得较为隐晦。作为第三方观察者,“一口老炮”直言不讳,指出许多职场人士因害怕说真话而畏缩不前。
在分析小米案例时,文章特别提到了C端(消费者端)与B端(商业端)传播的重要性。一个成熟的企业需要同时重视这两方面。小米在获得巨大C端流量后,对B端的传播力度明显减弱,导致一些曾经的B端合作伙伴关系淡化,甚至走向对立。相比之下,阿里巴巴在B端传播上的策略调整更为平稳,通过多年时间逐渐消化变化,保持了稳定的“朋友圈”。
文章进一步分析指出,C端流量虽然巨大,但非常脆弱。C端共识的本质是易变的,缺乏稳定性。过度依赖C端流量可能导致企业盲目膨胀,失去理性判断。相反,B端认知虽然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但能够为企业提供宝贵的外部视角和系统性传播体系,有助于企业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文章还提到,当前公关部门面临着多重压力,包括来自老板、业务和市场部门的需求。公关的主要任务应是预防、预测和防守企业的舆论环境,但现实中往往被要求服务于销售和市场目标,导致公关内容策划被架空,媒体关系紧张。这种现象在许多大型企业中普遍存在。
文章指出,公关部门应拥有与首席营销官(CMO)同等的地位,直接向首席执行官(CEO)汇报。然而,许多企业并未意识到这一点。粉丝运营也是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粉丝质量而非数量才是关键。小米近年来粉丝质量的下滑就是一个警示案例。真正的粉丝是理性且对企业有深厚情感的群体,而非仅仅追求流量的“口炮粉”。
文章最后强调,粉丝文化的精髓应围绕产品展开,专注于技术和产品的深度讨论。过度娱乐化和追求大流量只会损害粉丝群体的口碑。粉丝不是可以批量生产的商品,而是需要精心培养和维护的宝贵资源。
在分析过程中,“一口老炮”还以阿里巴巴、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为例,对比了它们在B端认知建设上的不同做法和结果。这些案例进一步证明了B端传播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当前企业传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如全员追求进攻而忽视防守、公关部门预算被削减等。这些问题都对企业舆论环境的稳定构成了威胁。
总体来看,“一口老炮”的这篇文章为行业提供了深刻的反思和启示。它提醒企业不仅要关注眼前的市场和销售目标,更要重视长远的舆论环境建设和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