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的财务困境近日愈发显著,其最新公布的财报数据揭示了由盈转亏的严峻现实。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2024财年,日产汽车净亏损高达6709亿日元,而前一年度还盈利4266亿日元。
这一财务逆转的背后,是销售竞争加剧和多重成本压力的共同作用。日产汽车的合并净销售额为12.6万亿日元,同比微降0.4%,营业利润更是缩水至698亿日元,营业利润率仅为0.6%。日产方面表示,外汇波动、材料成本上升以及销售业绩下滑是导致业绩恶化的主要原因。
销量下降是日产面临的一大挑战。在2024财年,日产汽车全球销量达到334.6万辆,但同比下降了近3%。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由于竞争激烈和供应调整,日产零售销量下降了约12%,从2021年的超过113万辆锐减至2024年的约69万辆,几乎“腰斩”。
展望未来,日产预计2025财年全球零售销量将进一步下降2.9%,至325万辆,主要原因是中国市场预期销量下滑,而日本、北美和欧洲市场销量预计保持平稳。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日产计划将全球产量调整至300万辆,并通过管理库存来优化生产。
关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日产带来了额外的财务压力。日产表示,在采取缓解措施之前,关税将对其造成超过千亿日元的影响。因此,2025财年的营业利润、净收入和汽车自由现金流等财务指标仍面临不确定性。
为了扭转颓势,日产推出了新的调整计划,旨在通过降低成本、重新定义产品和市场战略以及加强合作伙伴关系来改善业绩。该计划目标是在2026财年实现约5000亿日元的成本节约,包括2500亿日元的可变成本节约和另外2500亿日元的固定成本节约,从而恢复正营业利润和正自由现金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产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关闭工厂并裁员。到2027财年,日产的生产工厂将从17个减少至10个,产能降至250万辆(必要时可提升至300万辆)。同时,日产计划裁员2万人,涉及制造、销售及一般管理以及研发等多个部门。
日产还在供应链方面进行了调整,计划减少供应商数量并专注于更具竞争力的供应商,特别是中国供应商。日产考虑将中国供应商纳入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制造生态系统,以提升整体业绩。日产还暂停了2026财年之后的新品研发计划。
在合作方面,日产与本田的合作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尽管双方此前曾计划经营整合但最终未能成行,但日产方面表示,双方从未停止合作,特别是在车辆智能化和电气化领域。面对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的情况,日产正在与本田、三菱等车企探讨新的合作方式以应对市场挑战。
日产前CEO卡洛斯・戈恩也对日产的困境发表了看法。他认为,日产已经处于衰退的边缘,问题根源在于公司领导层决策缓慢。戈恩表示,日产可能需要向日本的主要竞争对手寻求帮助以度过难关。
值得注意的是,本田汽车同样面临着业绩下滑的困境。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2025财年,本田汽车经营利润同比下降12.2%至1.21万亿日元。本田预计2026财年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都将继续下滑。
鉴于本田和日产当前的业绩和销量情况,有日本汽车产业人士认为,双方可以重新考虑新的合作方式以共同应对市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