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国产芯片加持,领克08 EM-P与比亚迪唐DM-i辅助驾驶谁更稳?

   时间:2025-05-14 23:11:4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正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新标配,即便是价格在二十万元左右的车型,也纷纷配备了高速领航辅助功能。随着用户基数的增长,安全性能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然而,由于行业标准尚未统一,各大车企在辅助驾驶技术的研发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软硬件配置的不同,以及对用户需求理解的差异,导致了辅助驾驶产品的体验千差万别。

近期,我们有机会深度体验了领克08 EM-P和比亚迪唐 DM-i这两款热门插混SUV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在相同的路线和时间段内,两款车的表现截然不同。

领克08 EM-P搭载了千里浩瀚H1方案,而比亚迪唐 DM-i则配备了天神之眼C方案,两者均采用了自研算法。在硬件配置上,比亚迪唐 DM-i的感知硬件稍占优势,采用了前置三目ADS摄像头方案,其余传感器配置与领克08 EM-P相似。

在实际测试中,两款车在五十多公里的行程中,除了收费站外,均保持了辅助功能不降级,功能覆盖率较高。所有匝道也都顺利通过,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这是用户愿意使用领航辅助功能的基础——功能稳定可用。但要想达到好用且安全的标准,还需关注辅助驾驶功能的细节表现。

从整体表现来看,领克08 EM-P的辅助驾驶体验更加平稳。在巡航状态下,领克08的方向盘控制精准,没有多余的动作,而比亚迪唐的方向盘则会出现轻微抖动,给驾驶员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

两款车在变道时的表现也存在较大差异。比亚迪唐 DM-i在变道时犹豫不决,导致多次变道失败,而领克08 EM-P则表现得更加果断精准。

变道动作涉及感知车流信息、判断变道时机、规划路径和执行动作等多个环节。由于车流是动态的,感知数据必须不断更新,车辆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判断,确保变道既安全又舒适。

在这方面,领克08 EM-P搭载的国产自研华山A1000芯片表现出色。该芯片能够高效处理多个传感器的融合数据,具备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支持多达16路高清高动态图像的实时处理,每秒能处理1.2G个像素。结合国内复杂的交通数据进行训练和优化过的算法模型,使领克08 EM-P对路况变化的反馈更加迅速,变道更加灵活。

精确的横向和纵向控制也是影响变道乘坐体验的重要因素。领克08 EM-P诞生于CMA Evo新能源架构,底盘和操控调校具有优势,搭载了减震器复位弹簧,减少了乘坐眩晕感。同时,其零百加速仅需4.6秒,在变道超车时提速更果断,成功率高,带来了更接近人驾的舒适感。

相比之下,比亚迪唐 DM-i在变道时常常伴随刹车动作,会出现明显的点头现象。除了算法决定的刹车点和人驾不太统一以外,底盘相对较软也是导致乘坐体验不佳的原因之一。在行驶过程中,比亚迪唐 DM-i还多次出现无预警的突然减速刹车情况,推测可能是系统误判前方存在障碍物,导致误触发刹车。

领克08 EM-P则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更加精准,不仅没有出现“幽灵点刹”,还能捕捉到隔壁车辆的变道倾向,并迅速减速预防切入。

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领克08 EM-P采用了双芯片互为冗余的架构设计。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两颗芯片可以相互监测和验证对方的工作状态和计算结果。一旦其中一颗芯片出现故障或异常,另一颗芯片可以立即接管工作,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领克08 EM-P的辅助驾驶系统还设置了一种惩罚机制。一旦检测到驾驶员脱手行为,将进行三级报警提醒。如果驾驶员不及时纠正动作,本次驾驶过程中将无法使用智驾功能,需等到下一次用车时才能重新启动。这一机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用户体验,但强化了车主的安全意识,保障了驾驶安全。

在泊车测试中,领克08 EM-P和比亚迪唐 DM-i都能顺利泊入普通车位。但面对旁边有柱子、地面有排水井的特殊车位时,领克08 EM-P依然能够顺利泊入,而比亚迪唐 DM-i则三次均失败。这主要体现了软件实力的差异。

综合来看,领克08 EM-P在感知硬件的利用、对国内路况的了解以及细节把控上表现更佳。其驾驶风格利落,能让驾驶员使用起来更加愉悦。同时,通过更严谨的“脱手惩罚机制”,帮助驾驶员正确使用功能,普及了功能合理利用的认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