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汽车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起因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一组销量数据。数据显示,在2025年的第16至19周(4月21日至5月11日)期间,小米汽车的周销量从0.72万辆逐渐下滑至0.5万辆,这一连续三周的销量下滑趋势引起了广泛讨论。
具体来看,小米汽车在第17周的销量为0.7万辆,相比第16周下降了约2.8%。到了第18周,销量进一步下滑至0.57万辆,降幅达到18.8%。而进入第19周,销量继续下降至0.52万辆,环比下滑约9%。
面对这一销量波动,小米汽车的高管王化迅速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做出了回应。他直言,这种无视行业周期的主观判断显得非常不专业。王化指出,每个小长假前后,消费重心通常会向旅游、休闲等领域转移,这是导致销量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
王化进一步强调,尽管短期销量有所波动,但小米汽车在4月份的整体交付量超过了28000辆,特别是在10万元以上轿车领域,小米SU7依然展现出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他还提到,如果回溯全行业历史周期数据,会发现这种销量波动是符合行业规律的。
然而,尽管王化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界对小米汽车销量下滑的担忧,但仍有分析人士指出,小米汽车在第19周销量未能随行业回暖而回升,这可能意味着除了周期性因素外,小米汽车还面临着其他市场压力。
事实上,小米汽车近期确实遭遇了多重挑战。3月底,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发生严重事故并起火,导致3人死亡,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小米汽车安全性的广泛质疑。尽管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但这一事件无疑对小米汽车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影响。
小米SU7 Ultra还因碳纤维机盖涉嫌虚假宣传而陷入退订风波,部分准车主要求无损退车。虽然小米随后推出了补偿方案,但这一事件仍然对小米汽车的口碑造成了一定冲击。雷军曾在个人社交媒体上表示,过去一个多月是他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小米汽车依然保有销量基数优势,且即将推出的SUV车型小米YU7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对于小米汽车来说,能否将当前遭遇的舆情问题转化为改进动力,并以更成熟的姿态应对市场考验,将是决定其未来能否在智能电动车市场维持“黑马”地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