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北斗之光:照亮智慧生活的科学家精神之旅

   时间:2025-05-21 06:41:2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作为参与三代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专家,刘经南不仅在大地测量坐标系理论、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还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助力国家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蓬勃发展。

刘经南的科研生涯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他考取了武汉测绘学院(现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研究生,开始投身于卫星导航系统研究。在科研道路上,他始终保持着善于钻研的精神,不断攻克关键性难题。他首次证明了国际前沿研究中关于两大坐标转换模型的等价性,为GNSS的应用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野外测绘作业的艰苦经历中,刘经南深刻体会到传统测绘工作的艰辛,这也激发了他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改善测绘工作的决心。回到母校任教后,他正式开始了卫星大地测量与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相关研究,并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如西部油气资源探测等。

在柴达木、塔里木和准噶尔三大盆地,刘经南协助石油部门处理卫星定位数据,针对国家坐标系在沙漠地区高程不精确的问题,他创造性地提出一个数学模型,使卫星定位高程精度达到优于1米的水平,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随着北斗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刘经南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北斗系统高精度定位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在北斗一号工程立项后,他作为最早一批参与北斗方案设计的专家,提出了基于北斗一号双向通信功能的自主可控广域GPS差分增强试用系统建议,并一直改进延续到北斗三号全球系统。

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为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刘经南团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国家地基增强系统的创新方案,并在湖北建立了示范项目。该项目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实现了北斗系统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打破了国外在高精度卫星定位领域的垄断地位。

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方面,刘经南也做出了积极贡献。他担任了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该公司专业从事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设计和精准位置服务。在刘经南团队的支持下,梦芯科技研发出了国内首颗40纳米量产的北斗导航定位芯片,实现了厘米级定位精度,并广泛应用于智能驾驶、智慧城市、共享出行等领域。

刘经南还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和跨学科教学。在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期间,他积极营造跨学科教学氛围,倡导与社会服务结合的培养模式。他还亲自给测绘学科本科生讲授课程,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导航研究的问题。

在刘经南等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达5758亿元,约2.88亿部智能手机支持北斗定位功能,北斗高精度车道级导航已基本实现了全国城乡道路全覆盖。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