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探索之路,近年来充满了挑战与调整。曾几何时,该品牌寄望于通过e:NS和e:NP等纯电动车型,迅速实现从燃油车向电动车的品牌转型。然而,市场的反馈却显得相当严峻。智能化体验不足、产品更新缓慢以及性价比不高,使得这些车型月销量长期徘徊在三位数,逐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边缘化。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专家指出,本田纯电动车型的市场表现不佳,并非车型本身质量差,而是其市场策略与节奏明显错位。当本田推出那些“充电不便、价格高昂、智能化程度一般”的车型时,消费者已经转向了中国本土品牌的电动车。
面对这一困境,本田迅速调整了战略方向。在总部宣布重新聚焦混动技术、调整电动化投资的同时,南北本田(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数月前已开始调整车型结构,减少库存,并在销售终端优先推荐混动版车型。这一战略调整在销量结构上得到了体现:本田规划到2030年,全球销量目标超过360万辆,其中混合动力车型将占据220万辆,成为支撑全球市场营收的重要力量。
本田在北美和日本推出的新一代ADAS主力电动车和混动车型,以及以“ASIMO OS”为核心的SDV平台,标志着该品牌在智能化领域的决心。同时,本田计划在2026年推出“Honda 0系列”电动车,采用新一代高效SoC芯片,算力高达2000 TOPS,能效比达到20 TOPS/W,旨在支持自动驾驶与大模型协同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先进技术最早将在中国市场进行测试和部署。由于中国和北美在交通环境、法规标准等方面的差异,本田需要在中国市场进行大量的本地化开发和测试工作。东风本田的工程师表示,虽然总部提供了模块标准,但中国的交通环境变量众多,如斑马线、非机动车、红绿灯配时等,都需要进行“再开发”,而非“直接落地”。
汽车行业智能化顾问指出,全球自动驾驶技术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解决方案,中国需要走出自己的道路。本田选择与Momenta合作进行本地开发,正是因为它意识到只有在中国市场先取得成功,才能在全球市场推广。技术的最终落地,需要考虑到具体的城市环境、硬件条件和用户体验。
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在这场战略调整中,不再是战略的“接收端”,而是成为了反馈链条中的“主动端”。从预算缩减到目标重构,从平台延后到混动上提,本田的这一系列冷静动作,背后是南北本田持续扛住产品空窗期、用户转移和技术适配压力的结果。本田这次战略调整的成功,得益于中国市场提供的真实反馈,也为中国市场在未来的全球战略中,奠定了更加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