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雷军谨慎站台,小米新车YU7能否续写销量奇迹?

   时间:2025-05-23 01:05:04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雷军再次站上舞台,为小米新车YU7揭开神秘面纱。在历经近两个月的沉寂后,这位小米集团的创始人兼CEO,在国家会议中心向公众详细介绍了小米的最新力作。

与以往不同的是,雷军此次显得格外谨慎。或许是因为小米汽车近期遭遇的舆论风波,让他在发布会上显得格外冷静与沉稳。他坦言:“尽管我们开车多年,但在面对极限场景时,仍有许多不足。例如,很多驾驶者不敢全力刹车,缺乏紧急变线的经验。”

雷军深知小米目前的处境,他承认:“小米还不够强大,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这番话虽在意料之中,却也让不少人感到一丝陌生。毕竟,在造车新势力中,小米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级车企。

从产品层面看,小米将高性能轿跑这一小众市场成功推向大众化;从营销层面讲,雷军亲自下场做营销的模式更是效果显著,引得众多车企争相效仿。在雷军之前,能将汽车与个人形象紧密相连的,或许只有特斯拉的马斯克。但在中国市场,雷军所收获的关注度远超马斯克。

然而,备受关注的企业往往也伴随着争议。过去两个月里,小米汽车和雷军遭遇了营销上的挫折。从辅助驾驶系统到前机盖设计,再到超过1500匹的马力,这些新能源汽车所追求的性能和特质,几乎一夜之间成为了小米汽车的争议焦点。雷军曾表示:“我和同事们一样,都感到非常困惑。”

车主们未能得到满意的回应和解决方案,雷军也显得不再那么游刃有余。小米汽车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似乎陷入了僵局,引发了强烈的信任危机。这种僵局不仅影响了小米汽车的口碑,也让“老板下场”的营销方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5月22日晚7点,雷军穿着一件墨绿色的西装外套,再次站在了舞台上。这场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延续了小米一贯的风格:轻柔的音乐、深蓝色的会场和黑色的背景大屏,让观众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聚焦在雷军身上。

发布会刚开始的十分钟里,雷军显得有些紧张,他频繁地看着提词器,略显生硬地介绍了小米在芯片领域的最新进展。但随着发布会的深入,他逐渐放松下来,渐入佳境。在介绍完3C和家电产品后,雷军将小米YU7的介绍作为下半场的重点,时长近一个小时,足见其在小米产品序列中的重要性。

雷军在演讲中解释了YU7的命名:“御7,御风而行,这个词来自《庄子·逍遥游》,驾着风飞行。”他强调:“小米YU7的定位是豪华高性能SUV。”作为小米旗下的第二款真正意义上的车型,YU7背负着续写销量佳绩、拓展产品体系的重任。同时,作为SUV车型,它将小米带入中国汽车市场最激烈的竞争领域。

雷军在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小米YU7的外观设计、大灯、电动门把手、车身色彩和风阻优化等方面,甚至对车身结构、高强度钢和全系标配激光雷达进行了大篇幅的阐述。令人惊讶的是,小米还在现场推出了高阶驾驶培训,以提高车主的驾驶安全性。

然而,在动力性能方面,雷军却几乎一笔带过。尽管他提到了零百加速超过纯电Macan,但并未展示令人血脉喷张的加速画面。这种谨慎的宣传态度,在此前的宣传中已有所体现。

自2024年12月9日雷军首次在微博上提及小米YU7以来,小米YU7就备受关注。尽管市场上早已流传出大量相关消息和伪装谍照,但小米的营销资源一直向SU7 Ultra倾斜,导致YU7的宣传被战术性回避。

直到2025年3月底,雷军在武汉大学樱花绽放之际回到母校演讲,并在凌晨5点拍摄了自己站在樱花树下的照片。照片中,一辆小米YU7比樱花更引人注目。这本应是YU7营销期的良好开端,但3月29日晚的小米SU7车祸事件却直接影响了后续的宣传计划。

此后,雷军对小米YU7的营销态度变得极为谨慎,不仅人车双双缺席4月份的上海车展,而且在微博上提及YU7的次数也大幅减少。他的个人公众号也在3月28日开始断更,直到5月19日才发布新内容,为小米玄戒O1处理器进行宣传,却并未提及YU7。

即使在5月19日官宣包含YU7的小米战略新品发布会时,雷军也并未过多透露关于YU7的信息。这种谨慎的态度与小米SU7的宣传策略截然不同。在SU7上市前的技术发布会上,雷军详细介绍了其性能参数,尤其是动力性能。

然而,在5月22日的发布会上,雷军却将大部分篇幅用于介绍YU7除动力性能以外的其他特性。这种谨慎的宣传态度与YU7即将上市的时间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

尽管雷军减少了关于YU7动力性能的介绍,但消费者对他的期待并未减少。在消费者的认知中,雷军与小米汽车紧密相连。这种强绑定关系对小米汽车的销量产生了深刻影响。服务平台增长黑盒的研究报告显示,高达97%的调研对象认为雷军个人形象对小米有积极影响。

小米SU7的成功销量也证明了雷军个人IP的有效性。尽管近期销量有所下滑,但SU7系列车型在上市一年多时间里累计交付超过25.8万辆,对于一款高性能轿跑车型来说堪称奇迹。其中,雷军的个人影响力功不可没。

因此,在负面舆论尚未完全过去、用户权益尚未完全满足的情况下,雷军不能隐身。他需要在解决车主问题和舆论争议上发挥关键作用。在发布会的结尾,当雷军说出“我知道今天的小米肯定还不够强大”时,台下的观众齐声高呼:“雷总加油!小米加油!”

然而,雷军不需要也不能永远站在台前。他需要在小米汽车业务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时,寻找个人IP与专业公关的平衡点,并建立一个缓冲地带以分散风险。雷军深知:“15岁的小米不再是行业新人,在任何一个产业里都没有了新手保护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