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狭义乘用车市场再度传来捷报,4月份批发销量攀上历史新高峰,总计售出219万辆,同比增长10.7%。这一成绩不仅标志着4月单月销量再创新高,同时也反映出2月至4月期间,市场持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指出,此番销量增长得益于多重因素。一方面,行业库存调整接近尾声,市场供需逐渐平衡;另一方面,政策层面的积极信号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出口市场的表现亦有所回暖,为整体销量增长贡献了力量。
尽管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厂商表现各异,但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日益显著,推动整体市场持续向上。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市场依然展现出积极的增长潜力。
在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南北大众依旧占据一席之地,尽管北大众4月销量有所下滑,但仍稳坐合资车企领头羊的位置。长城汽车表现稳健,单月销量达到8.2万辆,同比增长7.7%。上汽大众则面临一定压力,销量同比双降。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此番跌出前十,反映出国产新能源车对其构成的竞争压力。而上汽乘用车则凭借6.7万辆的销量跻身前十,进一步壮大了中国品牌的力量。中国品牌在前十强中占据七席,这一局面并不多见,上汽乘用车如何巩固这一地位值得关注。
在11至20名区间内,零跑汽车表现出色,销量增长迅速,已跻身第十五位。小鹏汽车虽然销量基数较低,但增幅高达237%,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理想汽车销量虽有增长,但已不再是昔日的巅峰状态,高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前四个月的车企排名基本稳定,但各车企表现各异。一汽-大众稳居前五,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大幅增长。特斯拉虽然仍居第十,但跌幅显著。南北丰田销量稳定,但面临南北大众的竞争压力。华晨宝马和东风日产跌幅较大,形势严峻。
自主品牌在头部车企的引领下表现出色,单月销量突破153万辆,市场份额罕见地达到70.2%。新势力造车虽然舆论关注度高,但在市场中的地位尚待提升。前十大自主品牌中,仅有三家新势力车企入围,其余均为传统大厂。
合资板块则面临持续下滑的困境。德系车4月销量同比下降11.4%,市场份额跌至12.3%。日系车情况更为严峻,受东风日产和本田销量下滑影响,4月销量已跌破20万辆,市场份额跌破9%。美系车同样面临压力,随着特斯拉退出竞争,美系车市场份额朝着5%的界限滑落。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各大车企纷纷加大新产品投放力度,价格竞争日益激烈。中国车市正步入新常态,每家车企都需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