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产业风起云涌的变革时代,魏建军再次挺身而出,以一席直击行业痛点的深刻对话,为业界敲响警钟。他以“求是”为剑,剖析行业现状,不仅揭示了成长的阵痛,更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魏建军凭借对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被誉为“车圈预言家”。其前瞻性观点频繁被市场与政策所验证,彰显了他的洞察力。面对行业乱象,他痛心疾首,以“行业医生”的身份,直击问题核心,展开深刻批判。魏建军的言论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基于对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深切关怀。
在价格战与资本狂欢交织的2024年,魏建军公开批判“内卷式竞争”,指出靠补贴堆销量、低价抢市场的策略难以为继。他预言价格战的后遗症将绵延六七年,最终侵蚀行业根基。这一判断在次年得到政策层面的响应,高层明确将“内卷式竞争”列为整治重点,与魏建军的观点不谋而合。
魏建军对行业乱象的批判不仅限于价格战。他早前曾反对车企将自适应巡航夸大宣传为“自动驾驶”,强调辅助驾驶不应喧宾夺主。随后,工信部出台文件整顿智驾夸大宣传,验证了他的预见性。他还批评了新能源汽车中流行的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认为其风阻贡献有限且存在安全隐患。不久,高层立项制定相关安全技术要求,规范行业标准。
魏建军对行业的深刻洞察,源于他对汽车本质的坚守。他强调,汽车不是快消品,企业盈利是持续研发投入的前提,否则终将损害消费者利益。这一观点深入人心,成为他众多名言中的一句。
作为坚守造车一线35年的老汽车人,魏建军是中国车企老板中任期最长的一位。在行业追求“弯道超车”的浮躁氛围中,他坚持造车是马拉松,比拼的是持久力。他拒绝跟风增程式技术,坚持自主研发Hi4混联架构,优化能量效率。面对亏损车型,他果断停产,聚焦高利润产品,确保企业健康运营。尽管连续四年未完成销量KPI,他仍坚持放弃无意义的销量,保住利润。
魏建军因坚持说真话而常被误解。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吹灭“鬼灯”是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即使挨骂也值得。他揭露了“0公里二手车”乱象,指出这是市场畸形竞争的缩影,呼吁加强监管。他还批评部分车企夸大续航、虚假营销等行为,认为诚信缺失将损害消费者信任,影响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
魏建军不仅是“说真话的人”,更是“做实事的人”。他亲自带队进行极限测试,从漠河到高原,验证车辆可靠性。他坚持严控品控标准,长城35年积累超120亿公里行驶数据,建立起全链路验证体系。他拒绝减配降价,强调低价不应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
在魏建军看来,价格战虽能短期刺激销量,但长期将破坏行业生态,削弱企业研发能力,最终由消费者承担质量隐患。他呼吁行业回归技术驱动的竞争模式,避免价格内卷。同时,他推动“ONE GWM”全球战略,统一品牌形象,强调产品需符合全球标准,避免“内耗式出海”。他认为,中国汽车出海不仅是商业扩张,更是国家软实力的输出。
魏建军坚信,中国汽车品牌的终极竞争力在于规则、技术与信誉。在功利与浮躁的汽车行业中,他像一位“守夜人”,用理性对抗狂热,用长期主义对抗短视投机。他的预言一次次应验,他的坚持一次次被验证。这位真正的企业家,不仅迎合时代,更在定义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