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项跨越国界的天文学合作揭示了银河系球状星团的全新面貌。清华大学携手来自意大利、澳大利亚及德国的科学家,利用位于中国贵州的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与南非的MeerKAT阵列望远镜,共同对银河系内的球状星团展开了前所未有的高精度观测。
球状星团,作为银河系中最古老的天体族群,其内部蕴藏着数百万颗恒星,包括珍贵的脉冲中子星。这些脉冲星如同宇宙中的精密时钟,以极高的规律性发出电磁脉冲,穿越浩瀚的星际空间,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关于星际物质与磁场结构的宝贵线索。
FAST望远镜,凭借其500米口径的巨大反射面,成为捕捉遥远脉冲星信号的利器;而MeerKAT阵列,则以其64面天线阵的精密布局,专注于追踪气体电离过程中产生的偏振变化。此次两大顶尖射电望远镜的首次深度合作,不仅刷新了观测的极限,还成功获取了8个球状星团中43颗脉冲星的偏振旋转测量数据。
令人惊讶的是,研究结果显示,在观测的7个球状星团中,并未探测到预期中的大量电离气体。这一发现与现有的理论模型大相径庭,该模型曾预测球状星团内部应富含气体。这一矛盾促使科学家们推测,球状星团内部可能存在某种高效的气体清除机制,例如由白矮星和年轻恒星释放的强烈辐射风。
数据分析的主要负责人张蕾博士表示:“我们原本认为球状星团应是一个充满气体的环境,但此次观测却发现它们几乎达到了无尘之境。这一发现无疑将促使我们重新审视现有的星团演化理论。”
展望未来,FAST与MeerKAT的合作不仅将继续深化对球状星团的研究,还将拓展至追踪脉冲星突变、研究星际湍流,甚至探索地外文明可能发出的信号。这一跨国界的科学合作,无疑将开启天文学研究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