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迎来新一轮的增长机遇,今年1至4月,乘用车零售销量在两项新政策的推动下,达到了687.2万辆,实现了接近8%的高速增长。这一数据无疑为整个汽车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未来的展望持乐观态度,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销量将有望继续增长5%,同时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或将达到55%。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汽车经销商的日子却并不轻松。协会专家肖政三指出,尽管汽车市场取得了阶段性的好成绩,但汽车流通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的数据,今年前四个月,我国汽车类零售总额为1.48万亿元,同比下降了0.5%。同时,一季度车辆购置税收入为506亿元,同比下降了27.6%。尽管市场销量在增长,但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仍然高达59.8%,部分品牌的库存系数甚至超过了2个月。全国乘用车行业库存高达350万辆,形成了库存持续拉升的特征。
供需失衡、价格战以及新能源加速转型等多重因素,导致经销商终端出现“价格倒挂”现象,资金流动性风险增加,部分经销商甚至出现了“越卖越亏”的尴尬局面。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多家上市车企旗下品牌纷纷推出“一口价”策略,使得新车价格大幅下探。
上市汽车经销商集团在过去两年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无论是股价市值还是财报业绩,都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在汽车业上市公司的六大板块中,上市汽车经销商集团的表现远低于平均水平。昔日霸主如庞大集团和广汇汽车已相继退市,其他上市汽车经销商也在积极寻求出路。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文思婧表示,2024年很多经销商都感受到了“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困境,盈利能力大幅下滑。这一趋势也反映在《中国汽车经销商集团百强排行榜》中,榜单TOP10的变化越来越大,规模大已不再是护身符,小而美、小而精的经销商反而过得越来越好。
面对这一困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呼吁汽车企业应加快转变生产方式,以销定产,与经销商协同共进、共渡难关。同时,协会还积极响应国家要求,呼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协会还表示,将启动包含退出条款的经销商授权合同示范文本推广工作,以缓解行业深度调整期对网络变革、品牌厂家、经销商和消费者造成的影响。
在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即将退坡、两新补贴政策能否延续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各城市应尽早解除新能源汽车限购政策,以促进国内消费。多家上市汽车经销商集团也在积极转型应对行业变革,如中升集团与华为赛力斯的问界开展合作,和谐汽车与比亚迪就新能源车销售渠道展开全方位合作。
肖政三指出,新能源品牌正在加深与百强经销商在渠道建设方面的合作。谁能适应市场的新发展格局,在激烈竞争中胜出,取决于谁能更好发挥渠道的价值,建立新型和谐的厂商关系。面对汽车产品结构的快速切换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以燃油车布局的经销商渠道普遍存在着网点过多过密、盈利能力不足和厂商关系紧张等问题,淘汰和洗牌势在必行。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无论是上市车企还是汽车经销商集团,都需要保持战略前瞻性,主动拥抱变化,融入变局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