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合资车企新能源反击战,能否重夺市场主动权?

   时间:2025-05-28 16:08:5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中国汽车市场这片波澜壮阔的竞技场上,2024年的乘用车销量数据揭示了一场深刻的品牌格局变革。据统计,全年乘用车总销量达到了2756.3万辆,同比增长5.8%,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异军突起,累计销量高达1797.0万辆,增长率高达23.1%,市场占有率飙升至65.2%,与2020年的38.4%相比,实现了质的飞跃,市场份额上升了9.2个百分点。这一转变,直接将合资品牌推至了市场的另一端,其全年销量仅为959.3万辆,跌落至千万辆以下,形成了鲜明的三七分格局。

广汽集团旗下的合资品牌,如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成为了这一变革中的缩影。2024年,广汽丰田销量下滑22.32%至73.8万辆,广汽本田更是下滑26.52%至47.06万辆,两家企业均遭遇了销量的急剧缩减。伴随销量下滑的是营收的减少,广汽丰田全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8.34%至1095.45亿元,广汽本田也下降了27.03%至682.5亿元。广汽集团整体净利润更是从2023年的44.29亿元暴跌至8.24亿元,降幅高达81.40%,凸显了合资板块营收下滑对整个集团盈利能力的巨大冲击。

上汽集团同样未能幸免。上汽通用销量同比下降56.54%,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滑,营收仅为687.4亿元,净利润更是亏损266.88亿元。而上汽大众虽然相对稳健,销量同比下降5.51%至114.89万辆,营收下降3.2%至1357.35亿元,但净利润却实现了增长,从31.3亿元增至47.4亿元,成为少有的亮点。

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同样面临销量下滑的困境。东风日产销量同比下降12.72%至63.12万辆,东风本田更是下降了29.19%至42.82万辆。尽管东风未单独披露营收和利润数据,但东风日产汽车金融有限公司的年报显示,其全年营收同比下降21.12%至22.45亿元,净利润下降47.37%至8.59亿元,进一步证实了合资品牌的困境。

面对新能源市场的崛起,合资品牌纷纷寻求转型之路。东风日产关闭了常州工厂,优化产能和资源,以应对市场变化。东风本田则计划裁员,以提升人员效能,加快电动化转型。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广汽丰田等车企纷纷加入价格战,推出“一口价”等营销策略,试图以价换量,但效果有限,销量下滑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

大众汽车在北京车展上展示了17款车型,并发布了“在中国,为中国”战略,计划在未来三年推出超过30款新车型,其中大部分是新能源车型。奥迪也发布了全新豪华电动品牌AUDI,并推出首款车型奥迪E5 Sportback。丰田则在中国设立了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公司,并建立了中国独立的研发体系。日产、本田等车企也纷纷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加速技术迭代和产品落地。

然而,合资品牌要想在新能源市场实现逆袭,并非易事。本田推出的P7和S7两款车型上市后销量惨淡,4月销量分别仅为432辆和62辆,凸显了市场竞争的激烈。与此同时,合资品牌还需要面对供应链的挑战,如何在成本控制和产品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合资品牌并未放弃。他们正在从“全球车本地化”转向“中国车全球化”,通过本土化研发、高性价比产品、科技生态合作及战略反哺全球,试图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未来,合资品牌的竞争力将取决于他们能否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与自主车企形成差异化优势,以及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熬出一款像小米SU7那样的爆款车型。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