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仓储物流机器人领域,一家由清华大学毕业生郑勇创立的公司——极智嘉,正站在港交所上市的门槛上。这家公司在2015年诞生,经过十年的发展,如今已准备在资本市场一展身手。
6月16日,港交所发布通告,披露了极智嘉的更新招股书。据悉,中国证监会已于6月13日批准了其境外上市的备案申请。最新的市场消息显示,极智嘉的招股活动已于6月30日拉开帷幕,并将持续到7月4日,计划于7月9日正式以“2590”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此举将使极智嘉成为全球AMR(自主移动机器人)仓储机器人领域的首家上市公司。
根据每股16.80港元的发行价计算,极智嘉此次IPO预计将募集23.58亿港元,IPO市值将超过218亿港元。郑勇自创业之初,就怀揣着成为中国仓储物流机器人行业领军者的梦想。凭借在仓储物流机器人领域的巨大市场前景,极智嘉迅速吸引了伊利、海尔、英特尔、蚂蚁集团等一系列头部企业和明星机构的投资,累计融资接近40亿元。
然而,极智嘉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在行业内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公司仍面临诸多挑战。在2022年至2024年的报告期内,极智嘉累计亏损超过35亿元。截至期末,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6.36亿元,按照此前的亏损速度,这些资金恐难以支撑公司一年的运营开支。同时,极智嘉在AMR解决方案市场的份额也在2024年被另一头部企业(或为海康机器人)超越,从9%降至6.2%,失去了全球AMR解决方案提供商领头羊的位置。
极智嘉还背负着高额的赎回负债压力。招股书显示,目前公司的赎回负债已高达70.41亿元。如果公司未能如期上市或在递交招股书后的18个月内未完成上市,将触发赎回条款。因此,上市对于极智嘉来说,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极智嘉成立于2015年,创始人郑勇及团队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公司专注于以技术推动传统仓储物流行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核心业务包括AMR解决方案和RaaS业务(机器人即服务)。AMR解决方案旨在通过动态路径规划和智能化场景调动,提升仓储空间的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而RaaS业务则提供标准化的机器人租赁服务以及一整套运营支持和管理服务。
尽管RaaS业务在极智嘉的总收入中占比较小,且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但公司的AMR解决方案业务却取得了显著增长。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极智嘉的营收分别为14.52亿元、21.43亿元和24.09亿元,其中AMR解决方案贡献了超过99%的收入。同时,公司的毛利率也从2022年的17.7%增长至2024年的34.8%。
极智嘉在海外市场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自2017年开始尝试与海外客户合作以来,极智嘉已成为最早出海的中国物流机器人企业之一。报告期内,公司超过70%的收入来自中国大陆以外的市场,且这些市场的毛利率更高。这主要得益于海外AMR市场对价格敏感度不高,以及极智嘉在人力和技术成本上的优势。
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的冷静和行业竞争的加剧,极智嘉的上市之路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尽管全球AMR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预计从2024年的387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16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但极智嘉仍需面对来自海康机器人等综合方案提供商以及京东、亚马逊等跨界巨头的竞争压力。因此,如何在上市后持续发挥技术领先性,拓展客户,保持市场份额,将成为极智嘉未来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