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这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中,一场关于中国汽车设计未来的深度对话悄然拉开序幕。随着设计界泰斗柳冠中、何人可及山田敦彦等重量级人物的汇聚,2025吉利汽车创新设计营正式启动,为这片土地上的年轻设计师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灵感碰撞。
在这次设计营中,高校的学子们有幸与主导过全球热销车型的吉利设计师面对面交流,将课堂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产业实践之中。这种“以赛促教、以赛促产”的模式,不仅是对传统设计教育的一次大胆革新,更是将产业前沿的经验与痛点提前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汽车设计领域输送更多具备实战能力的优秀人才。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强调:“造车是马拉松,人才是基石。”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吉利设计营成为了年轻设计师们深度浸润产业实战逻辑的摇篮。在这里,他们不仅学习到了大师们的设计精髓,更在代际碰撞中激发了前所未有的创新火花,为中国汽车设计的未来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届设计营的导师阵容星光熠熠,柳冠中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何人可来自湖南大学,而山田敦彦则是日本设计界的名家。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深厚的设计知识,更是一种跨越时代的顶层设计思维,为年轻设计师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设计世界的大门。
在这场代际间的对话中,大师们的经验体系与Z世代的数字原生思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这种碰撞不仅催生出了中国汽车设计领域最需要的创新突变,更让设计的传承与颠覆在这一刻达到了完美的融合。年轻设计师们在大师们的引导下,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设计之路,为中国汽车设计的未来书写新的篇章。
吉利近年来在全球汽车设计领域的动作频频,其背后的战略意图不言而喻——争夺全球汽车设计的话语权。从提出“设计即战略”、“设计力公式”等理论框架,到连续发布《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研究白皮书》,吉利正试图构建一套植根本土、辐射全球的设计语言。
吉利在设计领域的探索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突破。从提炼“润玉流光”、“飞檐虎视”等东方美学符号,到探索《中国R角》、《中国纹样》的文化转译,吉利正试图将东方哲学植入全球汽车的审美基因之中。这是一场设计话语体系的独立战争,也是中国汽车设计领域的一次文化升维。
在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看来,智能电动时代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生态的竞争。他提出的“人才森林”理论揭示了吉利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理念:既向下扎根培育内生力量,又向上成林形成传帮带体系。这种理念不仅为吉利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更为中国汽车设计领域的整体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同期举办的圆桌论坛上,《AI技术对汽车设计人才培养的影响》成为了焦点议题。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设计师的核心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吉利设计营正是试图在这样的背景下,淬炼出那些无法被算法替代的能力——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对情感的精准把握、对未来的大胆想象。这些稀缺品将成为年轻设计师们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当吉利将“三潭印月”、“三进大宅”等文化符号融入汽车设计之中时,其野心已经超越了产品本身。吉利正试图将东方哲学植入全球汽车的审美基因之中,让中国汽车从“工艺追随者”蜕变为“美学定义者”。这场沉默的美学革命才刚刚开始,而中国设计的真正挑战或许不在笔尖而在心间——当全球消费者开始为一抹“中国式优雅”而心动时,才是中国汽车设计话语权真正落地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