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能源争霸:插混与增程,用户体验决定胜负

   时间:2025-07-08 14:47:5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这片热土上,插电式混合动力(插混)与增程式动力系统的较量,正成为消费者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行业大佬各执一词,而普通消费者则在纷繁复杂的技术术语间徘徊不定。今日,让我们穿透技术迷雾,探寻两者背后的真相。

核心差异在于发动机的角色定位。插混车型中的发动机,既是发电者也是驱动力提供者,尤其在高速行驶时,发动机直接介入,使得油耗相比增程式车型可降低约30%。反观增程式车型,发动机则化身为“移动电源”,专注于发电,车辆行驶全程依赖电动机。这一设计在高速行驶时显露弊端,能量需经过“燃油-电能-动力”的双重转换,导致油耗攀升至近8升/百公里,远高于插混车型。

那么,为何新兴汽车品牌普遍选择增程式路线?答案既现实又残酷:非不愿为插混,实不能为也。插混技术不仅需要燃油车生产资质,其技术门槛亦极高,涉及发动机调校、模式切换等核心技术,传统车企历经多年积累,新入局者难以短期内追赶。因此,增程式成为一条看似更易行的道路,省去变速箱,仅需添加发电机即可上路。

然而,市场反馈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去年,增程式车型销量激增78.7%,总计售出116万辆。问界M7、理想L系列等车型的热销证明,消费者更看重实际体验而非技术标签。增程式车型纯电驾驶体验顺畅,200公里续航满足日常通勤需求,电量不足时加油亦能继续行驶。尤其对于北方用户而言,冬季发动机余热可为电池保温,避免了纯电动车因寒冷而性能受限的尴尬。

曾经被视为“落后技术”的增程式,正逐步展现其生命力。理想汽车通过升级1.5T四缸增程器,显著降低了噪音;问界M9则搭载了热效率高达41%的新增程器,即便在亏电状态下,油耗也控制在了6升/百公里左右。相比之下,部分插混车型虽标榜先进技术,却在实践中暴露出纯电续航缩水、馈电时发动机噪音大等问题。

在这场新能源争霸赛中,胜负的关键逐渐转向用户体验。无论是插混车型在市区拥堵时强制启动发动机的困扰,还是增程式车型高速行驶时油耗的攀升,都将成为消费者选择时的重要考量。传祺等车企已意识到这一点,推出的插混车型兼容增程模式,旨在实现市区用电、高速用油的灵活切换,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用户需求。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最终促进了技术的不断迭代与升级,无论是插混还是增程,都在不断推动油耗降低、续航提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真正的赢家,是那些手握购车选择权的消费者。至于行业专家的争论,或许只是这场技术变革中的一抹调味剂,消费者的实际体验,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