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汽车近期面临着多重挑战,一方面要应对监管层缩短供应商账期至六十天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急于兑现今年四季度盈利的承诺。为此,蔚来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为电驱和芯片部门寻求外部投资,以及蔚来创始人李斌频繁向同行推荐自家的神玑芯片。
然而,推销芯片的道路并不平坦。近期,小米在新车型YU7上选择了高通第三代骁龙8作为座舱芯片,这一决定在业界掀起了波澜,引发了关于消费级芯片能否满足汽车功能安全等级要求的广泛讨论。类似的问题也摆在了蔚来神玑NX9031芯片面前,尽管蔚来声称这是一款车规级的五纳米芯片,但鉴于其尚未经过大规模量产检验,不少车企对神玑NX9031能否应对恶劣工况和满足严苛车规标准持怀疑态度。
目前,神玑NX9031仅搭载在蔚来的旗舰车型ET9以及新款ET5和ES6上,累计搭载量相对较少,且这些车型刚刚上市,尚未经历极端气候条件的考验。相比之下,小米使用的骁龙8芯片即便出现问题,也大多局限于死机或黑屏,对行车安全影响不大,而蔚来芯片则直接关系到驾驶安全,这使得其他车企在接洽时显得格外谨慎。
与此同时,蔚来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曾经与小鹏、理想并驾齐驱的蔚来,如今已跌至第一梯队的中下游。小鹏凭借领先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和消费者口碑,成功翻身,而蔚来则因缺席去年的端到端大战,在消费者心智中,其智能驾驶水平与吉利、比亚迪等传统车企相提并论,这显然不符合蔚来的市场定位。
为了重塑市场形象,蔚来不仅需要在智能驾驶技术上取得突破,还需要解决芯片推广的难题。一颗优秀的芯片,除了硬件本身,还需要配套完善的工具链。英伟达之所以能垄断高端智能驾驶芯片市场,除了其芯片性能卓越外,CUDA、TensorRT等工具链生态也功不可没。这些工具链降低了开发门槛,提升了开发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硬件性能。
蔚来若想在芯片市场上站稳脚跟,同样需要提供易用且高效的工具链,包括算子开发等。然而,在蔚来真正向客户供应芯片之前,它需要独自完成排雷、编写算子等繁琐工作。毕竟,客户没有耐心与蔚来一同试错,蔚来必须将困难留给自己,将方便留给客户。
蔚来在推销自家智能驾驶芯片的路上困难重重,既要面对市场的质疑,又要克服自身的不足。不过,或许蔚来从未打算真正出售芯片,而只是在向投资人展示其多元化发展的决心和能力。无论如何,蔚来都需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