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企业上纬新材(股票代码:688585)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股权变动计划,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据悉,上海智元新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元机器人”)拟通过其核心团队设立的持股平台,采取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的方式,获取上纬新材的控制权。
根据公告,交易完成后,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的持股主体——上海智联恒岳科技合伙企业(智联恒岳)将成为上纬新材的控股股东,而前华为高管邓泰华则将出任实际控制人。这一变动无疑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但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是否符合科创板规则的讨论。
智元机器人作为机器人领域的热门企业,此次收购行动被部分市场人士解读为试图抢在宇树科技之前,争夺“机器人第一股”的地位。然而,这一举动是否合规,特别是是否符合上交所关于科创板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审核规则,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科创板上市公司在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时,拟购买的资产应符合科创板定位,且所属行业应与上市公司处于同行业或上下游,并具有协同效应。这一规定旨在确保科创板企业的业务连贯性和市场竞争力。
针对智元机器人的收购行为,市场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观点认为,尽管上纬新材在新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与智元机器人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创新能力看似形成互补,但这种互补性是否足以构成协同效应,尚需交易所的最终定论。部分市场人士甚至认为,这种跨行业的收购行为可能触及了科创板“严进宽出、不许借壳”的底线。
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的规则主要针对的是上市公司重组非上市公司部分的情况,而智元机器人此次主动收购股权的行为,无疑是对规则的一次挑战。如果这种行为得以通过审核,将可能打破科创板设立初期的理念,引发市场对科创板规则执行力的质疑。
市场还注意到,科创板已经允许不盈利企业IPO,智元机器人完全有可能选择通过IPO通道上市。因此,智元机器人选择通过收购上纬新材来实现上市的目的,引发了市场对其背后动机的猜测。
在此背景下,市场普遍关注交易所对智元机器人收购上纬新材一案的审核态度和后续问询。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回顾此前科创板重组失败的案例,或许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