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旨在将人类骨灰送入太空的仪式,却以意外告终,引发了广泛关注。据美国东部时间6月23日报道,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搭载着Celestis公司的飞船升空,执行一项特别的任务——太空葬礼。然而,这次飞行并未如愿以偿,飞船的降落伞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它在再入大气层时失控,最终坠毁于太平洋深处,船上搭载的150名富有客户的骨灰无法回收。
Celestis公司是一家专门提供太空葬礼服务的机构,它利用与各大航天机构的合作关系,将逝者的骨灰搭载到执行太空任务的飞船上,完成一场意义非凡的太空之旅。这次任务原本计划让飞船绕地球飞行几圈后,再将骨灰归还给家属,但意外的发生让这一切化为泡影。家属们原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尽孝,却接到了骨灰无法找回的通知,这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太空葬礼虽然听起来高大上,但其价格并未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天价。事实上,与一线城市昂贵的墓地价格相比,太空葬礼的费用甚至显得相对亲民。Celestis公司提供四种不同的服务,从绕地球飞行的纪念之旅,到在地球轨道上长期运转的卫星葬礼,再到月球轨道或月表降落,甚至冲出太阳系的服务,价格因服务内容而异。然而,即便如此,太空葬礼依然未能摆脱商业化的阴影。
近年来,太空任务的商业化趋势愈发明显。与冷战时期纯粹为了科学进步而进行的航天计划不同,如今的太空项目更多地融入了商业元素。从富商赞助的太空之旅,到企业冠名的运载火箭,再到火箭上的广告涂装,太空已经不再是科学的净土,而是成为了商业的战场。Celestis公司的太空葬礼服务,本质上也是搭载航天项目的便车,利用多余的载荷和配重块,为想要举办太空葬礼的家庭提供墓地坑位。
这种商业化趋势的背后,是太空事业的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的现实。冷战时期,太空事业主要由国家大包大揽,虽然取得了众多载入史册的壮举,但代价高昂,商业回报几乎为零。随着冷战的结束,大国之间不再将太空作为实力较量的战场,太空事业陷入了困境。为了花小钱办大事,各国开始发展商业航天,引入私人公司提高效率。然而,这些新鲜血液虽然降低了发射成本,却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航天不赚钱”的问题。
SpaceX作为商业航天的龙头,虽然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也只是刚刚扭亏为盈。其余玩家的境遇更为艰难,波音的太空业务一直在亏损,甚至考虑出售;贝索斯的蓝色起源也不得不裁员减小财务压力。这些公司急于搞钱,通过各种稀奇古怪的路子补贴家用,包括发射太空广告牌、人工流星雨等创意服务。然而,这些努力似乎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太空事业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