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动化市场的浪潮中,比亚迪DM-i技术以其独特的解题策略,引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面对内燃机热效率难以突破40%的瓶颈,工程师们不断探索,却始终难以在传统油车上实现更高的能效。
大众EA888、日产VC-Turbo等业内知名的内燃机产品,尽管性能优异,但实际装车后的工作效率仍远低于理论值。这促使中国市场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比亚迪DM-i应运而生,它通过搭载大电池包,实现了纯电续航能力的提升,既保留了内燃机的优势,又拓展了出行半径,增强了日常使用的经济性。
自2021年比亚迪DM-i技术落地以来,其销量迅速攀升,至今已累计销售约600万辆整车。这一庞大的销量和用户群体,无疑是对DM-i技术可行性的最有力证明。
DM-i的成功并非偶然,其突破点在于解决了用户短途出行经济性差的问题。对于大量每天出行强度在30公里以内的消费者而言,DM-i至少能提供40公里的纯电续航能力,远超丰田THS的4公里纯电续航。在不充电的情况下,DM-i的内燃机在时速70公里以内充当增程器,只发电不直接驱动车辆,从而实现了更高的能效。
有人质疑增程技术是落后、低效率的,但实际上,只要让内燃机在工作时尽可能保持在最佳热效率区间,它就是一项先进的技术。传统油车之所以油耗高,是因为大量工作场景都在极低热效率区间运行。而DM-i通过电控系统调节,让内燃机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从而实现了极低的油耗。
在高速行驶时,DM-i则切换为内燃机直接驱动模式,以保证更稳定的动力输出和降低能耗。同时,DM-i没有换挡机构,采用直驱档设计,既降低了成本又提升了平顺性,使用感受大大提升。
更重要的是,DM-i技术的售价并未因加入电池包和电机而提升,如秦PLUS的终端销售价格仅为7-8万元,与油车相当。这种极具吸引力的价格,使得DM-i技术深受用户喜爱。
DM-i技术的另一个重大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定里程的纯电续航,并在此基础上保留了油车的属性。这既符合碳中和的碳减排要求,又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加之其极具竞争力的价格,DM-i技术成功开拓了巨大的市场,为比亚迪的向上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从更深层次来看,DM-i技术还为市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它表明,混动架构中的档位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适配产品特性。经济型产品的档位应恰到好处地减少,同时混动系统的主导关系不再是内燃机,而是电池。这一理念与丰田THS相似,但DM-i通过更大的电池包进一步规避了内燃机的低热效率工作区间,强化了内燃机的价值感,并引入了主流的电机和电池技术,放大了动力系统的整体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