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车行业迎来了一项重要变革,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 21670—2025)正式面世,这一新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导制定,针对乘用车制动系统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其中,“单踏板”模式的规范尤为引人关注。
新规的出台,源于对安全驾驶的深入考量。此前,特斯拉等车企因“单踏板”模式存在安全隐患而进行了车辆召回,召回的主要理由在于车辆未赋予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策略的权利,这增加了误踩加速踏板的风险。特斯拉随即通过OTA升级,为受影响车辆添加了动能回收制动强度自选功能,并在驾驶员长时间深踩加速踏板时提供屏幕提醒。
“单踏板”模式其实并非新鲜事物,宝马i3、日产聆风、雪佛兰Bolt等多款车型都曾采用过类似设计。该模式在提高续航能力、减轻驾驶疲劳及减少机械磨损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但其安全隐患同样不容忽视。在紧急情况下,驾驶员可能会将油门误当刹车踩下,且松开踏板后车辆无法完全停止,这无疑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针对这一现状,国家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去年,工信部就已公开征求《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等五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明确指出“在前进挡下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不能使车辆减速至停车”。今年,新规终于尘埃落定,明确规定车辆在默认状态下,不得仅通过松开油门踏板实现减速至停车,驾驶员必须通过制动踏板完成最终的刹停动作,旨在提升制动操作的安全性,降低误操作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并未完全禁止“单踏板”模式的使用,而是将其设定为可选项。驾驶员需在车辆启动后手动设置才能启用该模式,且每次车辆上电后会自动恢复默认模式。同时,使用时车内需有持续可见的光学信号提醒,以确保驾驶员能够清晰感知车辆状态。新规还要求,当动能回收减速度超过1.3米/秒时,车辆需自动点亮制动灯,所有新车需强制标配ABS防抱死系统,进一步提升制动安全性。
据悉,这一政策预计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汽车厂家提供了充足的缓冲期进行调整。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将进一步提升用车安全性。随着车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不断推进,国家相关部门正积极出台新标准、新规则,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完善,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用车体验。